記者獲悉,為清除市區範圍內的衛生死角,清遠市環衛處一方面上半年每半個月進行一次清理活動,今年上半年全處共出動環衛工人5000多人次、清運生活垃圾800多噸,清運零星建築垃圾150多噸。另一方面,市環衛處努力抓好各項環衛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以確保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如抓緊推進青山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二期工程滲濾液處理項目的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744萬元,市環衛處已爭取到中央和省的專項資金共900萬元,目前已進入施工階段;擴容工程項目也在抓緊推進,該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新建填埋庫容42.5萬立方米,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市環衛處已爭取到中央的專項資金共380萬元,目前已進入項目招投標階段。
■記者手記
只怨衛生差 誰解工人苦
同樣通往一個目的地,一條乾淨整潔的街道與一條骯髒惡臭的街道,絕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走在這樣的街道上都能想起,誰給了我們乾淨整潔的環境?
市民對於環衛工作與環衛工人有著怎樣的想法?記者就此問題與市民進行了探討。其結果表明:比較多的人在思想上的是支援環衛工作的,但行動上卻並非如此。亂扔垃圾就是其中一個典例。而在對待環衛工人的態度上,比較多的人覺得環衛工人很偉大,但同樣表示不願意從事環衛工作。
家住清新縣太平鎮的鍾小姐認為,當前環衛工人還是很容易遭到歧視的。“文明社會下,不也出現了環衛工周昌年被歧視謾罵‘狗都不如’的讓人羞愧的新聞事件?環衛工被謾罵歧視這種情況,我在清遠沒有見過。但歧視存在是事實。”鍾小姐說,有些人見到環衛工人會避開,認為他們臟,這就是一種歧視。
鍾小姐表示,自己曾經雖然不避開,但也認為環衛工人很臟。後來,參加了一次學校組織的到市區撿垃圾的義工活動,觀念得到了糾正。“不會再認為他們臟,相反覺得他們很偉大。沒有多少人願意做又累又臟的活,即使是生活所迫,自有其偉大之處。”鍾小姐說。因此,鍾小姐希望社會能組織更多的義工活動,幫助市民糾正歧視的觀念,讓更多人關心與支援環保事業。(魏金鋒 黃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