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路語言不能簡單說不
“凡客體”、“淘寶體”、“咆哮體”等,作為一種新的語言組織方式,因其創新性、獨特性、參與性,一時間備受網民特別是年輕人的熱捧。在近兩年的高考中,更是有學生使用“淘寶體”答題作文。對於這一現象,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樣,“淘寶體”有其“革命”性的一面,比如,創新力明顯、交互性突出、提供了參與語言創造的空間,豐富了表達意願的手法,等等。但它同時對傳承語言文化、推動大眾交流提出了挑戰和衝擊。語言體系和語言表達方式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和沉澱的過程,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生正處於學習運用語言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要掌握表達交流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肩負著傳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這樣就需要抓住一個核心,即所使用的文體應該是大眾的,是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在學習、發展和創新的順序上,應該先吸收、先繼承,後發展、後創新。“××體”在民間使用沒有多少不妥,但在中小學生中學習使用,特別是作為教學內容,則要區別對待。中小學生學習成長需要課程體系、標準、教材,以及評價考核測量的依據,這些需要相對穩定的、清晰的、能夠為各個方面所認同的語言組織形式和結構方式。中小學生在作業、考試答題中還是要分清主次、官私,掌握火候和尺度。
其實,當語言作為交流表達工具時,不管是什麼體,看的是表達是否準確、生動及共通。當語言作為文化組成部分時,要關注它承載的內涵、精神和力量。所以我們應建構一個更高層次的目標訴求,就是要通過表達交流,發揮中華民族語言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