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條新聞後面的評論像這次這樣讓人覺得殘忍。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哈醫大一院”)發生患者捅死一人、致傷三人事件後,截圖顯示,騰訊網轉載的此事件新聞報道後面,竟然有4018人次在網站設置的“讀完這篇文章後,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選擇了“高興”,而選擇“憤怒”、“難過”和“同情”的,分別只有879、410和258人次。
記者統計發現,4018人次佔到了所有6161投票人次的65%。
中國醫學界人士專業交流網站“丁香園”在其官方微博中發佈了這張截圖,並評價稱,“這幅圖一定會載入中國歷史”。
這條微博的數千條評論中,很多人都在表示震驚和心痛,有網友評論道:“這是比悲劇還要悲劇的悲劇”。
也有網友在反思:“悲哀,無語,當前醫患關係竟然到了這樣一個地步!”“明明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醫患什麼時候卻成了對立階級?”
近年來,我國醫患之間的糾紛頻發,雙方的衝突頻繁走向極端化,從正常的醫患關係走到言語暴力、肢體衝突甚至發生惡性事件,醫患矛盾逐步升級的同時,暴露的是調處醫患矛盾機制的低效和公信力缺乏。
醫療血案的誘因
哈醫大一院的事件只是醫患關係緊張的一個極端案例,但卻不是個例。
3月24日,“丁香園”發佈了一則《中國大陸近年惡性醫患衝突案例簡編》,該網站通過網路檢索,從媒體公開報道中梳理出了從2000年至2009年7月的124起惡性醫患衝突案例。
據“丁香園”網站不完全統計,光從砍殺醫務人員事件看,僅2011年,全國就發生了10起血案。2012年至今又發生了3起。
就在哈醫大一院血案發生前一天,據西安警方通報,521醫院發生持刀砍人案,59歲的住院病人王昌玉因情緒失控,將其妻子及120工作人員等9人砍傷。
據新華社報道,2006年我國內地共發生9831起嚴重擾亂醫療秩序事件,打傷醫務人員5519人,醫院財產損失超過兩億元。
據《新京報》報道,2012年一項不完全統計顯示,北京市72%的醫院發生過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等“醫鬧”事件;77%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在診療結束後拒絕出院且不交住院費用的事件。
今年2月,廣東東莞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醫療機構安全保衛工作的實施意見》,表示:“醫院保衛室可適當配備短棍、長棍、催淚噴霧劑等帶有攻擊性的裝備以及防刺背心等,以供危急情況下使用”。
該文件還細化規定要求:“其中頭盔、盾牌、防割手套、強光手電、對講機等防護裝備要求做到每一班的保衛人員不少於人手一件,短棍、長棍(可製成魚叉狀)、催淚噴霧劑等帶有攻擊性的裝備以及防刺背心等可適當配備,供危急情況下使用。”
該文件出臺的背景之一是,2011年8月,東莞長安醫院有患者因為治療效果不理想,用菜刀砍死醫生一名、砍傷一名。
然而,這種將醫院建設成為“堡壘”的做法也引來了巨大爭議,許多評論認為這種做法只會惡化醫患關係。
醫患矛盾為何越來越突出?中山大學醫學院江麗芳教授認為,主要源於患者對醫方的信任不足。曾在湖北省中南醫院工作過多年的陳卓慧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現在民眾不了解醫院和醫生的真實情況,遇到問題時就會將矛頭指向醫生,且公眾對醫療技術期望值過高,如果死了人就會認為發生了醫療事故。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去年曾發生血案的同仁醫院副院長徐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稱:“醫療服務是高風險的行業,即便是規範、技術精湛者的手術也會有一定比例的手術並發癥發生。但由於制度上的缺陷,一旦醫療糾紛發生,矛盾往往集中到醫院和醫生身上”。
而對於患者來說,醫生態度差,語言生硬,加上醫生收紅包、開高價藥成了公開的“潛規則”,使患方容易產生不信任感,一旦在診療過程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醫療糾紛。再加上有些醫療機構服務確實存在缺陷,醫療水準不高,操作不規範等,也經常造成嚴重後果。此外,醫患溝通不暢,醫方不尊重患方的知情權、選擇權,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
有時候,醫療糾紛只有很小的誘因,一名網友就在網上發帖稱,帶寶寶深夜看病,一次是因為拉肚子,一次是因為發燒,每次在醫院被折騰一晚上還找不到病因,且每次都被要求做全身檢查包括CT,而寶寶發燒在美國看急診時,只配了退燒藥驗了口水,“當時老公就差點和醫生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