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炒美族”捧火跨海私募產業鏈 美股投資玄機重重

2016年08月27日 08:07: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今年以來,在A股市場綠股遍地的情況下,佈局海外金融資產的QDII基金收益動輒超過10%,這難免令人“眼紅”,以至於在機構中間QDII額度“洛陽紙貴”。在此背景下,針對私募“出海”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出海”念頭被打動

  自去年A股大跌之後,許多私募與他們的高凈值客戶萌生了“出走”的想法。海外資產配置這個詞兒,在國內投資者中間越來越火。在這種情況下,目前國內針對私募“出海”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近年來,上海私募董先生在投資圈憑著信譽,手中積累了一批高凈值客戶。但虛等了大半年也不見A股起色,他不由得焦急起來,而一些私募“隊友”搶跑海外市場的“吃肉”成績更讓他感覺焦躁。

  “就連對投資接觸不多的親戚朋友都開始詢問怎麼炒美股。”董先生對自己的後知後覺頗難為情。

  無獨有偶,上海一位金融自媒體人士李明(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國內投資,找到合適的資產太難。今年不斷有朋友跟我打聽美股開戶的情況。向外投資的意願明顯,但多數人缺乏投資經驗,接觸到的外投產品也不多。”

  炒美股對普通投資者來說並非難事:通過網上美股券商開戶,甚至不用紙質合同。許多人青睞於此,有人對這個群體特徵加以歸結後命名“炒美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炒美族”成員約有40萬人。

  沒有人比私募對投資人的需求更加敏感,嗅覺敏銳基金經理髮現了新“藍海”。

  抱著“扳回一局”的心理,董先生向圈內朋友打聽海外投資事宜。與很多私募打交道的李明說,像董先生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出海”投資在私募圈已經掀起不大不小的波瀾,尤其是今年在國內難覓合適的金融資產,一些私募甚至開始從研究著手進行團隊轉型,搞起美股等海外市場的投資策略。

  一位管理資產在2億元的北京私募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可投資的A股標的少之又少,按現在的趨勢,轉型是遲早的事。上半年很多私募閒得發慌,如果“資產荒”長期持續,不僅無法對客戶交代,公司自身的生存也會成問題。“不過,轉型海外市場,深圳、上海的私募多一些,北京這裡沒太大動靜。”

  私募“地下突圍”

  有私募已經收到仲介機構詳細的報價單。

  董先生介紹,私募“出海”一般有三種選擇,一是購買QDII額度,二是借助別人的通道合作發行產品,三是在境外收購或獨立設立公司。

  近3個月來,佈局海外金融資產的QDII基金收益動輒超過10%。在機構中間QDII額度一時間“洛陽紙貴”,額度出借利率水漲船高,目前已超過2%,與去年上半年無人問津的情形大相徑庭。QDII機構的“捂盤”漸漸讓一些私募感到“此路不通”。

  設立境外分支機構一般是一些財大氣粗公司的選擇。“設立境外分支機構,有仲介機構提出公司資產(非資管規模)要達到30億元至50億元(有說法是母、子公司的合計資產)的門檻。此外,不菲的運營費用、嚴格的監管流程讓不少私募望而卻步。”李明說。

  而“借雞生蛋”發行離岸產品則相對容易。一家與國內基金經理合作發行數十隻離岸基金產品的某基金服務公司負責人說,今年以來自己經手的離岸基金產品總規模在30億美元左右,私募是主要合作對象,也包括一些境外公司。從基金認購客戶的結構上看,自然人佔多數。

  但不是所有的私募都會選擇仲介機構。只要解決了最關鍵的資金問題,對一些“神通廣大”的私募來說,就足夠了。於是,在深圳、上海地區,一些私募和外資銀行悄悄做起了“生意”。

  “私募和外資銀行之間的高額匯兌業務是一個灰色話題。”常常為一些中型私募與外資銀行高管牽線的李明表示,私募在外資銀行境內機構存入人民幣後,在外資銀行的境外分部取出約定額度的外匯。外資銀行會用國際業務服務完成內外資的轉換。

  此外,更加擺不到臺面的是通過“貿易手段”完成,忽略複雜的具體環節,流程表面上波瀾不驚:換匯人在境內將人民幣交給非法仲介機構,這些機構則通過境外合夥人將外匯打入換匯人指定的境外賬戶。

  留一份清醒

  就連私募大佬王亞偉近來也被爆料轉型美股市場,一家名叫“Top Ace”的公司被指作王在香港的“馬甲”。在截至6月30日的相關報告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佈的數據顯示,“Top Ace”投資總額在7039.5萬美元(合4.7億元人民幣),持有股票一半以上為中概股。

  “最近到香港的各種金融機構很多,成為趨勢。私募也有很多,不過不清楚具體做什麼。很多機構著眼于把資金投向海外股市和房地產,在全球範圍內獲取收益。”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學家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上述基金服務仲介人士表示,根據公司今年以來披露的數據,奔赴海外的金融投資有一半以上進入股市。此外,期貨、房地產、私募股權等也佔有一定比例。

  美股市場是不少私募的首選登陸點。撇開美國經濟復蘇、道瓊斯指數表現強勁這些客觀因素,對一些私募來說,決戰華爾街這一金融人士的終極夢想本身就具有很大說服力。

  中國機構的介入也掀起了美國市場上的“中概股熱”。許多私募對投資中概股樂此不疲,但在相當一部分人眼中,這種做法難以持續。“中概股資金博弈方式逐漸A股化,已經陷入影子A股的陷阱。如此長期下去,海外佈局將失去意義。還是要學習一些紮實的海外投資工夫。”董先生說,中概股熱從側面反映了私募出海的浮躁風氣。

  據業內人解釋,就基本交易機制而言,A股與美股存在兩大區別。A股有10%的漲跌停板限制,做空渠道匱乏。美股則無漲跌停限制,存在多種做空方式;投資者做空美股,除了利用股指期貨,還可以購買美股反向基金,甚至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反向指數單向賣空,當然風險是巨大的。另外,投資美股可以利用期權加杠桿。

  中國私募出海,海外分析師的鼓吹功不可沒。在最新研報中,花旗策略師Robert Buckland將標普500指數形容為“勢不可擋”,強調“美股牛市還沒死”。而董先生提醒,作為最成熟的證券交易市場,天堂和地獄並不遙遠,投資者需要保持一份冷靜。

  抱著“扳回一局”的心理,董先生向圈內朋友打聽海外投資事宜。“出海”投資在私募圈已經掀起不大不小的波瀾,尤其是今年,一些私募甚至開始從研究著手進行團隊轉型,搞起美股等海外市場的投資策略。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