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27日實地探訪石鍾山時看到,石鍾山旁裸露出來的肥沃土地已“變身”菜地。遠處的石鍾山山體,水痕清晰記錄著今年7月的水位高度。
原標題:中國最大淡水湖跌破枯水位:湖岸變菜地 漁民棄船上岸
中新網江西湖口9月28日電 湖口,因中國最長河流長江與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而得名。由於鄱陽湖水位驟降,提前進入低水位,湖口沿岸的村民利用湖邊裸露的肥沃土地種植蔬菜,部分漁民也收起漁網,棄船上岸。
由於長江上游來水不足,區域內的降水偏少,鄱陽湖水位以每天約0.2米的速度快速下降,澇旱急轉。
9月28日9時15分,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跌破10米的枯水點位,降至9.99米,較今年7月出現的新世紀以來最高水位21.38米,已驟降11.39米。
湖口縣境內的石鍾山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海拔61.8米。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鐘鳴之聲而得名。中國北宋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一探究竟,並撰寫聞名天下的《石鍾山記》。
中新網記者27日實地探訪石鍾山時看到,石鍾山旁裸露出來的肥沃土地已“變身”菜地,附近村民在菜地中松土、拔草,辛苦勞作。隨著湖水的退卻,新開墾的菜地也不斷向湖中延伸,種下的菜種才冒出小芽。
年過五旬的柳毛貴正拿著水瓢給菜地澆水,“今年的水位退得快,能種一點是一點。”
每年9月至11月,本是鄱陽湖捕撈作業的高峰期,但這個秋天,由於鄱陽湖較往年過於“消瘦”,漁業資源大為減少,部分漁民無奈棄船上岸。
“水退下來了,沒魚了”,正在收拾漁網的董肯攀告訴中新網記者,與往年相比,鄱陽湖提前一個多月進入枯水期,“這個季節本來是產魚的高峰期,提前進入枯水期大概有兩三萬元(人民幣)的損失。”
江西省水利部門專家表示,鄱陽湖連年出現低枯水位,表明長江與鄱陽湖的水文情勢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低水位持續時間延長,對生態環境及湖區生產、生活用水影響較大。
江西省水文局副局長李國文預計,10月中旬,鄱陽湖星子站會低於8米極枯水位,建議有關部門應研究對策,及早採取措施有效應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