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成山看來,南京大屠殺是民族的災難,也是當時南京千千萬萬個鮮活的個人、家庭的災難。
朱成山說,南京大屠殺微觀史研究強調小中見大,把小調查與大主題研究聯繫起來。微觀史學研究的最大特點就是貼近個人、具體細緻,豐富了對南京大屠殺史學對象的深入研究。過去,口述史更注重宏觀、倖存者受害史的特定一段;現在,南京大屠殺史研究走向微觀、縱深,不僅關注受害者本人,而且注重其家族在生活上、身心上遭受的曠日持久的影響。這也是國際口述史調查的慣例做法。
他也坦承,隨著時間推移,老人相繼離世,調查牽涉家庭成員多,工作難度很大。
該團隊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300戶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家庭的微觀史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將納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國社科院的數據庫。相關史料將出版為系列書冊、影像資料等,留予後人。
記者了解到,由朱成山主持的微觀史視角下的南京大屠殺研究課題,已列入中國國家社科研究抗戰史工程重點項目,4個子課題分別是:朱成山牽頭的《南京大屠殺300戶家庭受害研究》,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長馬振犢牽頭的《南京大屠殺檔案中的人員受害狀況研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連紅牽頭的《南京大屠殺期間的難民所研究》,以及南京大學教授張生牽頭的《南京大屠殺期間西方在寧人士生活史》。(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