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北京中國尊,距離地面432米處俯瞰國貿區域被霧霾籠罩著。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新京報訊 跨越2016和2017兩年的北京史上最長重污染橙色預警昨晚20時解除。根據氣象預報,今日起至14日,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氣象條件整體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後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至中度霾。
昨日上午,北京大部分地區迎來降雪。但降雪量級普遍較小,只有懷柔和延慶部分地區降雪超過0.5毫米,地面可見薄薄的積雪。
昨日午後起,受冷空氣影響,北京擴散條件轉為有利,空氣品質逐步改善。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監測顯示,昨天下午15時左右,城六區已脫離5級“重污染”。根據監測實況和預報分析,隨著入夜後冷空氣進一步加強,預計8日北京空氣品質將達到良好水準。
昨日18時前後,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宣佈,將於當天晚20時解除重污染橙色預警。據了解,此次“橙警”于2016年12月30日0時啟動,隨後在1月1日和1月4日經歷了兩次延期,持續時長達212小時。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預計8日至14日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氣象條件整體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後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至中度霾。
釋疑1
霧霾是否屬於氣象災害?
去年底至今年初的近20多天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接連出現兩次大範圍、持續的霧霾天氣。霧霾到底屬不屬於氣象災害?對此,有專家認為霧霾不屬於氣象災害,也有專家認為,不同類別的霧霾應該區別對待。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表示,我國《氣象法》中對“氣象災害”的定義中並未包括“霾”。
資深環境法專家呂忠梅也認為,如果將以氣象變化方式錶現的污染——“霾”定義為氣象災害,那麼大氣污染的其他形式如酸雨、光化學煙霧等,是否都要定義為氣象災害?
“如果這樣,幾乎所有的環境污染都可以納入‘自然災害’的範疇。”呂忠梅表示,這十分荒唐。
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祥德則認為,霾是一種天氣現象,是複雜的氣象條件加人為污染造成的。他說,氣象災害由氣象因素、孕災環境、承災體三方面構成,三者共同作用才構成氣象災害。
“霧霾等天氣現象不能等同於氣象災害本身。”徐祥德說。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認為,根據成因與時空分佈特徵,霾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由極端氣象條件引發的跨地區、時段性的區域塵霾;第二類是由極端氣象條件引發的跨地區、時段性的區域霧霾;第三類是由不利氣象條件和人為污染引發的局地性、時段性的城市灰霾。
彭應登表示,這三類霾的發生機理有比較大的區別。第一類的塵霾和第二類的霧霾可視為一種自然災害或準自然災害,是大自然自身運動導致的一種氣象災害,即使在沒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也會發生,人類對此類天氣較難干預。第三類的城市灰霾主要是人為污染造成的,需通過改變人類活動例如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才可以減輕或消除。
釋疑2
是否應優先氮氧化物減排?
清華學者近日一份研究稱,去年12月重污染期間,二氧化氮加速了重污染驅動物硫酸鹽的生成。有專家認為,如果把氮氧化物減排提到更優先位置,就可讓重污染天氣形成“減速”。也有專家表示,這一說法值得商榷。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表示,針對重霾時段的已有研究表明,在重污染天氣下,濃度上漲比較快的有四種物質:硫酸鹽、硝酸鹽、氨鹽和有機物。分析發現,在絕對貢獻上,去年12月下旬的重污染期間,硫酸鹽在PM2.5中的品質佔比高達約20%,佔比最高。研究還發現,我國華北地區,在高濃度的二氧化氮環境下,二氧化硫會迅速轉化為二次污染物——硫酸鹽。
賀克斌表示,目前大氣中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在於燃煤和機動車。如果能把氮氧化物減排提到更優先的位置,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硫酸鹽的形成,重污染天氣的形成也會“減速”。
不過對於該研究結果,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則認為,根據國外的研究成果,在二氧化硫轉化為硫酸鹽或亞硫酸鹽的過程中,二氧化氮的協同催化作用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他說,誇大二氧化氮的作用並將其上升為污染治理思路調整依據,是有待商榷的。
彭應登還介紹,在北京,二氧化硫不是首要污染物,特別是在重污染時並不是太高。資料顯示,北京二氧化硫2015年排放量僅4.9萬噸,而同年天津排放量是25.2萬噸,河北是152.2萬噸。
“對河北、河南、山西等大部分地區,報告提示的霧霾成因結論有一定價值。”彭應登表示。
釋疑3
霧霾與肺癌發病率有何關係?
對於霧霾與肺癌發病率之間的直接關係,學術界一直未有定論。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霧霾肯定會影響人體健康,但具體與肺癌發病率之間有何關係,還有待真實的數據與科學研究來揭示。
北京胸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劉喆告訴記者,《柳葉刀·腫瘤學》雜誌幾年前曾刊登一篇研究論文,丹麥癌症協會研究中心等機構歸納分析了與“城市空氣污染對民眾健康影響”相關的17項研究資料。最後得出結論,如果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含量增加5微克,人們患肺癌風險會升高18%;PM10含量增加10微克,肺癌風險則升高22%。
劉喆說,這是國外的研究成果,我們國家可能有自己的情況,需要有自己的研究結論。
他還表示,根據現在已知結論,吸煙和肺小細胞肺癌與肺鱗癌關係密切,不吸煙的肺癌患者則大部分為肺腺癌,而肺腺癌與空氣污染有關。
劉喆認為,霧霾肯定對人體健康有所影響,但具體與肺癌發病率之間有何關係,還有待真實的數據與科學研究來揭示。
“肺癌的發病率與一個人的所處環境、污染空氣中的暴露時間、遺傳基因等多種因素相關,在同樣的空氣環境下,不同的人是否發病、何時發病等都會存在差異,霧霾和肺癌不是完全劃等的。”劉喆說。
去年上半年,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鐘南山曾表示,霧霾會對呼吸系統、心腦血管造成一定影響,但霧霾到底使發病率增加了多少,沒有人能說清楚。他說,所有關於霧霾引起多少人患病死亡的數據,都是基於大數據的推測,實際上並沒有辦法能夠區分清楚。
WHO(世衛組織)在去年9月發表的環境(室外)空氣品質和健康的實況報道中稱,2012年與室外空氣污染有關的過早死亡中,14%是因肺癌所致。
新京報記者 王碩 鄧琦 戴軒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