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一些戶外工作者不把霧霾當回事 專家:需認清危害

2017年01月08日 08:26:35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不戴口罩在外面工作多傷害健康!”“為什麼沒有統一的防護措施?”“可以像發高溫補貼一樣發霧霾補貼嗎?”……每到霧霾天,面對在戶外堅守的工作者,普通民眾在致敬的同時,總免不了一絲擔憂。

  缺少保護的“霾中勞動者” 

  

  連日來,重污染天氣持續籠罩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上空,但快遞員、環衛工人、送餐員、交警等戶外勞動者仍堅守在霧霾中工作。記者在北京、天津、內蒙古等多地採訪發現,在霧霾天戶外工作者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快遞員、園林工人、停車場收費員、保安都沒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有的甚至都沒有佩戴口罩。

  5日下午,北京一家快遞公司快遞員小周站在路口等著顧客來取件,當時的北京還處在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中,但小周並沒有戴口罩,和小周站在一起的另外2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也沒有戴口罩。

  “公司沒有發口罩,我們自己也沒準備。”小周告訴記者,元旦過後,他每天在戶外派件時間超過9個小時,騎著四面透風的電三輪又不戴口罩,一天下來總感覺“嗓子幹幹的,鼻子也難受”。

  記者注意到,對於在霧霾中工作的勞動者應採取何種防護措施,目前各地尚未形成統一的規定。比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要求啟動紅色預警應急措施時,“室外執勤、作業等人員可採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而《天津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中則無此規定。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認為,當前,對於如何在霧霾天加強戶外勞動者的防護尚存在盲區,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仍主要依靠行業或單位自覺,有相當一部分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還未得到有效的保護。“維護霧霾天戶外勞動者權益的關鍵,在於要形成制度化的舉措。”他說。

  “不把霧霾當回事”造成防護盲區 

  記者採訪發現,許多戶外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並未清楚地認識到霧霾對身體的危害,也沒有防護的自覺。

  天津市一位送餐員劉師傅告訴記者:“每到霧霾天,訂單量驟增,是最忙的時候。但我不太喜歡在霧霾天戴口罩,戴上口罩和顧客交流起來聲音悶悶的,太麻煩。”北京市西便門綠化隊的環衛工人駱劉說:“我不習慣戴口罩,單位也沒有要求。冬天干活的時候戴口罩不方便,一呵氣眉毛都結冰了。”

  天津市海河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武俊平表示,許多戶外勞動者因為不方便、不習慣而忽略霧霾防護,然而看上去“很礙事”的口罩,卻是保護身體免受霧霾侵害的關鍵。

  “霧霾天在室外工作,首當其衝的就是呼吸道,口罩防護十分必要。”武俊平說,重度霧霾來襲的這一週,醫院門診接收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平常多了三分之一,多是由霧霾引起的哮喘、過敏性鼻炎、呼吸道感染患者。

  同時,不把霧霾當回事的,不只有戶外勞動者,還有一些用人單位。因為霧霾不似高溫、極寒環境會對勞動者造成立即傷害,有些用人單位在防護上會出現“滯後性”。

  快遞員楊師傅告訴記者:“在夏季高溫的時候,一般儘量避免中午最熱的時候出去派件,公司也會提前準備綠豆湯、藿香正氣水給我們解暑。但是霧霾天,我們還得正常出去,公司一般只會在霧霾很嚴重的時候才給我們配口罩。”

  認清危害是第一層“霧霾防護罩” 

  張寶義表示,作為近幾年高發的污染現象,社會各界對霧霾危害的研究和認識還不夠充分,一些防護措施和民眾的防護意識尚有待加強。只有儘快認清霧霾的危害,才能科學地為戶外勞動者打造出“霧霾防護罩”。

  張寶義呼籲,作為用人單位的企業,應給予戶外勞動者足夠的關愛,比如發放霧霾補貼、勞防用品或者調整工作時間,讓戶外勞動者儘量避免受到霧霾侵害。

  武俊平說,避免霧霾傷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對於環衛工人、快遞員、建築工人、送餐員等長期暴露在霧霾中的工作群體,建議儘量避開霧霾嚴重的時間段作業,若條件不允許,最好統一配發口罩等防護裝備,做好必要的個人防護。

  “對那些勞動強度大的人群,建議佩戴6至8層的紗布口罩;勞動強度一般的要佩戴類似N95這樣的專業防霾口罩。”武俊平提醒說,防霾口罩的透氣性較紗布口罩差,勞動強度大的勞動者如若長期佩戴,反而會引起缺氧等不適症狀。

  去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碩曾呼籲,儘快出臺霧霾天氣下戶外工作標準,針對一定指數的空氣品質向戶外勞動者發放勞防津貼。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楊盛認為,目前PM2.5尚未列入職業病危害因素,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快研究將PM2.5列入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可行性,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規定,切實為戶外勞動者的健康造福。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