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或不具備購房能力 都可繳納?
從具體的角度出發,還要看如何落實,那是否要繳納,標準是什麼呢?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了同策諮詢研究總監張宏偉,他回答道:“就住房公積金來說,現階段無論是具備購房能力還是不具備購房能力的學生來說,還是要繳納的。”
繳存住房公積金到底有什麼必要性,無論具備還是不具備能力都要繳納?
張宏偉解釋到從目前各大城市房地產的調控政策來講,各城市都有限購和限貸的措施,這些措施基本上還是以個人在這個城市的社保證明和納稅證明的繳納為期限,尤其是針對非本地戶籍的,繳納的期限決定了具不具備購房資格,而如果按照這樣一個標準去衡量的話,現階段還是有必要去提早繳納的。
總體上來說,是否繳納公積主要是根據現階段的購房政策和未來的購房計劃,對於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來說,北京和上海公積金貸款要連續繳納五年以上才具有購房資格,現在繳納是為五年以後做打算。而二線城市可能有兩三年的標準。
錢從哪來 變著法地啃老
公積金貸款比商業貸款利率低,多地的公積金貸款額度都與繳存餘額、繳存時間息息相關。大學生繳存公積金本著自願的原則,有經濟能力也有意願的可以繳存公積金,相當於一種增值權益。可是那些承擔不起的大學生該如何去看待繳存公積金?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