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7月12日電 (記者 丁思)不同顏色的共用單車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共用雨傘、共用籃球、共用電動車等日漸豐富的共用產品“接踵而至”,共用經濟絕對是2017年度最為火爆的關鍵詞之一。
共用產品在中國內地“瘋狂生長”的同時,也日漸顯現出“同為共用不同命”的狀態。近日,3Vbike通過公眾號發佈公告稱,因單車大量被盜而停運。這是進入公眾視野中第二家倒閉的共用單車企業,和首家倒閉的悟空單車5個月的壽命相比,3Vbike生存時間更短,僅4個月。
共用經濟在內地成長的“煩惱”遠不止這些。近日,杭州一批剛投入的共用雨傘被清理,鄭州官方叫停共用電動自行車,共用籃球不翼而飛變“獨享”……共用經濟的未來該如何發展?這成為中國內地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
如今,沿著黃河河畔,ofo小黃車、小綠車已成為蘭州民眾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蘭州“80後”上班族劉銘浩對共用單車在西部城市的推廣讚賞不已,“在狹長的蘭州主城區,方便快捷、隨處停放的共用單車簡直是上班族的最大福利”。
以共用單車為代表的共用經濟在中國西北小城掀起陣陣熱潮。與此同時,汽車、雨傘、籃球、充電寶等也加入共用的隊伍,共用產品日益豐富,新產品層出不窮。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用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為76.4%。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共用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交易規模將佔GDP比重10%以上。
“共用經濟的本質,就是為了充分利用閒置資源。”蘭州大學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評價中心助理研究員寇星亮分析稱,現階段興起的共用經濟,由於其模式的易複製性,投資者紛紛涌入市場搶佔市場份額,共用經濟涉足的領域也日益多元化。加之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和水準,智慧手機的普及等硬體基礎,共用經濟在中國市場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境況。
日漸豐富的共用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與當下社會發展和社會管理相矛盾的“阻礙”。無序停放、“滿目瘡痍”的單車,不翼而飛的雨傘和籃球,被當地政府“沒收”和叫停的共用產品……都成為共用經濟在內地“成長”的另一種“苦惱”。
“共用熱潮之下,還需我們冷靜地看待該種模式的發展。”寇星亮說,從市場運作和社會管理的角度而言,由網際網路經濟所衍生的共用經濟在看似“繁榮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水土不服”的症狀。它在一定程度上佔用了城市公共空間,必然會給城市管理者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也因此出現共用產品被叫停、沒收等情況。
對於“共用”變“獨享”的現象,寇星亮表示,目前中國相關共用經濟的政策法規尚屬空白,而共用經濟的良性發展不能簡單地依靠個體的道德水準,更應該從社會制度建設層面作出有效應對。
“如何提高政府的社會治理水準成為關鍵點。”寇星亮建言,從佔用城市空間的角度,項目投資者應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避免項目本身與城市管理現狀產生衝突;從制度建設層面,則需要政府為共用項目的運作釀造良好、有序的社會環境;從市場監管者而言,政府還應對資本本身進行科學監管,避免市場的無序競爭、以及“熱鬧”的共用經濟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新生事物的發展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甘肅省心理諮詢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莫興邦稱,共用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的需求,受到大眾追捧,這也是共用產品日益多元化的動力;共用產品可以多元,但共用市場卻不能隨意氾濫,共用模式的推行,關鍵還需政府規劃、引導市場,了解民眾的真實需求,讓共用經濟真正為民所用。(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