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重慶共用汽車調查:入市一年“賠本賺吆喝”

2017年08月25日 15:30:34  來源:華龍網
字號:    

  重慶共用汽車調查:入市一年“賠本賺吆喝”

  華龍網8月25日6時訊(首席記者佘振芳 記者 王瑋 馮潤田) 最近,共用汽車新政出臺,各地的奧迪寶馬賓士也紛紛加入共用汽車隊伍,一時間行業歡呼“春天來了”。但其實早在一年前,各大汽車共用平臺就已在重慶陸續佈局,到現在已有6家平臺,共用汽車規模也接近5000台,而且還在加碼布點、投放。但共用汽車真的能像共用單車一樣風靡全國嗎?先入局的玩家賺錢了沒?業內人士和資本又持何種態度?記者親身體驗數家共用汽車平臺,採訪業內人士及投資人,試圖尋找答案。

  【相關連結:開別人的車相自己的親,共用汽車體驗記】

  重慶六大共用汽車平臺對比

  機遇:有本無車族達1.6億未來兩年重慶市場規模將達380億元

  8 月初,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式發佈“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鼓勵分時租賃新業態發展,鼓勵各地發展“小微型客車租賃”,尤其是“汽車共用”。

  種種跡象顯示,汽車分時租賃模式在中國市場接受程度逐漸提高,資本關注度明顯提升。根據Analysys易觀千帆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6月,中國汽車分時租賃市場活躍用戶達到206.33萬,環比增長10.53%。

  分析人士指出,共用汽車市場規模巨大。據統計,2016年,中國私家車保有量達1.46億輛,汽車駕照持有人超3.1億人,也就是說,“有本無車”一族超過1.6億。

  國網重慶電科院計量中心副主任劉永相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重慶在未來2~3年內,分時租賃市場將達到500萬輛以上,從移動用戶數和持有駕照的人數,預測市場規模將達到380億元。

  除了需求推動,共用經濟的觀念也日漸深入人心。隨著共用單車的風靡,給消費者帶來了消費習慣及意識的改變,尤其是部分年輕消費者對汽車的觀念完成了從擁有到使用,從財產到工具的改變。

  “我剛買了房,短期內不想買車,不過駕照是早就考了的,正好小區就有租車點,所以我選擇共用汽車。”家住巴南融創歐麓花園的何先生,上班地點靠近巴南萬達廣場,正好這兩個地點,都有某共用平臺的停車點,他於是選擇了租車上下班。“算經濟賬還挺划算的,一個小時才19塊,時不時還有優惠券,比打車便宜,也省了停車費。”何先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出臺的共用汽車新政中還指出,“鼓勵分時租賃經營者採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等內容。華龍信用有關負責人分析稱,近年來,經濟社會信用體系越來越完善,市場主體和個人的信用數據越來越健全,查詢和使用也越來越方便,這都為共用汽車行業發展帶來機遇。

  事實也是如此,記者走訪發現,目前重慶市場的盼達用車和長安出行均已採用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可免交押金的方式,環球車享EVCARD市場推廣部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他們的憑信用免押金政策也正在推進中。

  現狀:先入局的玩家沒賺錢 目前仍在“賠本賺吆喝”

  細數重慶分時租車行業,已是風起雲湧:力帆盼達用車、重慶交運智道出行、環球車享EVCARD、眾泰眾行用車、即行Car2go、長安出行。據統計,截至目前6家平臺總投放車輛接近5000台。但令人尷尬的是,這些先入局的玩家,似乎仍處於“賠本賺吆喝”的階段。據分析,虧損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成本過高。

  據了解,共用汽車目前仍是“重資產運營”的商業模式。與滴滴、Uber相比,共用汽車平臺對汽車投入的成本過大。

  其中,購置車輛成本佔了大頭,以即行Car2go為例,其在重慶投放車輛為smart for two,市場售價大約在13萬元。而盼達用車,儘管採用力帆330EV,價格約5萬元,但這不包括換電、充電等成本。按照業內平均水準——每千瓦特電池成本為2000元計算,僅電池一項,每台EV330就要花費2萬元以上。

  除了購置車輛外,車輛的保險、維護、清潔、保養、停車等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專門負責共用汽車服務的重慶啟程救援CEO鄭國洪告訴記者,據他們調查,一台共用汽車的運營維護成本平均在2000元/月左右,其中車輛的保險佔比最大,其次是停車費用和運維費用。

  EVCARD首席市場官黃春華曾公開表示,EVCARD目前距盈利遙遙無期。若想盈利,要保證每輛車每日產生超過120元的收入,重慶的數據目前不得而知,但其在上海市的日均單車收入僅為51.41元,距120元的盈虧平衡點,尚有不小差距。

  最早在重慶佈局的car2go表現也差強人意。根據戴姆勒公司提供的數據,car2go重慶項目在2017年2月底前的營業收入尚不到1200萬元,而其付出的車輛購置成本則在7800萬元。

  主攻新能源汽車的盼達用車在重慶佔據了大半江山,也沒能逃出“虧損”魔咒。《重慶力帆控股公司跟蹤評級報告》顯示,儘管營收增速大幅提高,但依然“入不敷出”。2016年,盼達用車實現營業收入584.68萬元,虧損3828.31萬元。2017年1-3月,盼達用車實現營業收入919.41萬元,虧損2095.33萬元。目前,盼達用車在全國運營的城市中,僅杭州的單日單車平均營收達到了173元,超過了盈虧平衡點,實現了盈利。

  其餘的運營商同樣面臨規模問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調查發現,在某一區域只有投入 8000 臺車時,企業才會盈利。很顯然,目前,各家平臺都還達不到上述規模。

  痛點:停車難、無車可用引吐槽 法律風險高

  緊張的停車資源也困擾著共用汽車平臺。在大城市," 一個蘿蔔一個坑 " 的停車位在密度極高的市區本就已十分緊張,若要為 " 共用汽車 " 單獨再開闢出一塊停車區域,對市政管理者來說也是個難題。就算洽談成功,停車點的租賃成本也頗高,“一線城市停車位成本居高不下,平均每個停車位月成本超過800元,有的一看是租給共用汽車就坐地漲價。”某租車平臺的副總經理曾如此說道。

  在布設網點方面,除了car2go是自由取還,可以在市政道路還車之外,其餘各家目前都需要停放在固定網點。記者走訪了解到,採取充電模式的長安出行,目前網點大部分佈局在小區車庫或較偏遠的產業園區等,“要設立充電樁,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商圈成本太高。”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盼達用車採取的則是充電+換電模式,這一模式曾被寄予厚望,但在運營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弊端,比如默認電量低於40%的車不再出租,需要等待換電,這就造成車輛雖多,可用的車卻很少的局面。巴南的何先生也對記者吐槽,“最近一打開app,在我家附近的取車點可用車輛幾乎都是零。”

  此外,法律及道德方面的風險也不可小覷。駕駛租借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交通違章,由於違章資訊的傳達延遲,追查“元兇”、罰款扣分的過程比想像中還要難以操作。如果駕駛人自願受罰還好說,如果他們不願意配合,平臺也僅能通過扣除押金來抵扣罰款,具體的違章扣分則很難強制執行。而借他人賬號開共用汽車發生車禍的新聞也時常見諸報端,一般來說,用車後臺只負責審核上傳資訊,對前端用車人的情況難以做到實時監控,記者看到,許多共用汽車上都沒有安裝行車記錄儀,發生車禍定責也很難。

  資本:“賽道”沒問題 就看能否賭對“運動員”

  資本的嗅覺總是最敏銳的。與估值動輒超10億美元的共用單車相比,資本圈對共用汽車的投入則略顯謹慎。

  根據“騰訊創業”3月統計的37家汽車分時租賃企業資訊,大部分企業沒有披露融資資訊,披露了的僅2家完成B輪,且多數企業背後主要是產業資本,鮮見創業公司的身影,因此業內有人稱,共用汽車目前是車企大佬的“遊戲”。

  德眾資本投資分析師邱赟告訴華龍網記者,截至2016年底,國內汽車分時租賃有30余家以上規模企業,市場總體規模約3萬輛,整個市場以超過50%的增速快速擴張,而其中70%以上的車輛出自整車廠背景的分時租賃企業。“共用經濟是當下的熱點話題,從發展趨勢來看市場前景可觀。”但邱赟也直言,共用汽車前期投入成本太大,收益見效又慢,所以目前處於市場培育期,大家都在虧損,現在就看誰能虧得起。“賽道”沒問題,就看能否賭對“運動員”了。邱赟告訴記者,之前德眾資本也收到過一些共用汽車的融資需求,也對其項目進行過考察,但最終沒有進行投資。

  來自其他投資機構人士的反饋也印證了上述現狀。熊貓資本投資經理丁一丁表示,“汽車分時租賃門檻較高,運營成本高,資金回籠週期長,並非所有VC都願意投資。”

  談到共用汽車未來的發展,邱赟表示,“現在共用汽車的單車日均運營時間普遍不高,在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性不大,可能還需要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基於網際網路的壟斷屬性、停車資源的稀缺性和用戶的便捷需求,可以預計,未來僅會存留幾家規模性企業和部分區域性企業,而大部分現有企業將會出局。”

  隨著新政出臺,未來越來越多的共用平臺將涌入市場,對於這種現象,car2go、智道出行、盼達的負責每人平均表示樂見其成,“有競爭是好事,不僅可以規範行業發展,而且會帶動更多人關注共用汽車,活躍市場。”

  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共用租車的戰爭才剛剛開始,神州、滴滴、主機廠以及其他玩家並未全部加入戰局,也許未來又會掀起一陣新的血雨腥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