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字號:
美軍被指故意不滅塔利班 借此長期賴在中亞

  時間:2008-07-12 15:00    來源:國際線上     
 
 

  7日,印度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使館遭到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40人死亡和141人受傷,成為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以來阿富汗首都最致命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世人不禁要問,美軍作為世界上惟一超級大國的軍隊,已在阿富汗連續作戰6年多,為何反政府武裝沒有被消滅,反而捲土重來呢?

  巴否認與襲擊有牽連

  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駐阿使館遭到的自殺式襲擊,是印度駐外機構第一次遭到如此慘重的不幸。

  使館有4人遇難,其中1位是陸軍武官梅赫塔,另一位是高級外交官拉奧。此外,還有許多辦理簽證的無辜人員傷亡。

  8日,阿富汗官員指控巴基斯坦是這起襲擊事件的幕後主謀,並稱這次襲擊事件帶有巴國情報機構的特徵。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對此否認,並表示,巴無意破壞阿富汗的穩定,因為兩國都在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這個共同的敵人。

  近年來,印度加強了與阿富汗政府的往來和合作。阿富汗國防部長瓦爾達克今年4月初曾訪問印度,希望加強陸軍和空軍的交流。此外,印度正在幫助阿富汗進行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然而,今年以來,阿富汗安全形勢繼續惡化。其中,塔利班武裝在阿富汗南部和東部地區擴大了活動範圍,開始對首都發動更多、更猛烈的襲擊,尤其對任何與阿富汗政府展開闔作的對象展開血腥攻擊。

  強大美軍故意“不作為”

  對於阿安全形勢惡化,美軍方認為除阿國內自身原因外,更直接的問題在於巴基斯坦軍方在打擊藏匿于巴部落地區的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勢力方面並沒有採取得力的措施。6月27日,美國防部長蓋茨曾公開指責巴政府。

  令人奇怪的是,美軍指責巴方反恐不力,卻不反思自己的“不作為”。

  阿富汗國土面積為65萬多平方公里,駐紮的3萬多美軍只在一些城市等所謂的重點地區作戰。實際上,阿富汗許多地區處於美軍控制的“盲點”,這為反政府武裝留下了很大空間。相反,在國土面積只有44萬多平方公里的伊拉克,美軍卻動用10多萬兵力到處圍剿反政府武裝。

  目前,太平洋美軍總兵力達30萬左右,其中西太平洋地區就有近10萬。他們隨時可以增援阿富汗作戰。按照太平洋美軍實力,對阿反政府武裝進行沉重打擊綽綽有餘。作為阿富汗主要反政府武裝力量的塔利班很可能只有幾千人,至多1到2萬。但令人感到納悶的是,自阿富汗戰爭以來,阿富汗美軍一直沒有大規模消滅反政府武裝的“戰果”。

  近年來,阿富汗美軍主要動用航空兵進行作戰。一旦發現反政府武裝進行地面集結,美軍不是設法調動所有陸空力量予以徹底消滅,而是動用B-1B遠端轟炸機等戰機在目標上空繞圈子進行“恐嚇”。美軍聲稱,這可迫使反政府武裝終止敵對行動。但“恐嚇”行動最直接後果就是反政府武裝可在美軍機鼻子底下安然逃命,為發展自己保留了實力。

  面對美軍如此“不作為”的寬容環境,被推翻的塔利班武裝在南部地區經過幾年“養精蓄銳”,開始東山再起,越來越有進攻性。上月,包括美軍在內的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死亡總數達46名,超過了伊拉克美軍當月31名死亡總數,成為阿富汗戰爭以來死亡最多的一個月。

  近年來,包括美軍在內的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在作戰中曾多次發生誤傷事件,造成許多無辜的阿富汗平民死傷,反而為反政府武裝打擊外國部隊和發展自己提供了藉口。

  美軍想賴在阿不走

  美軍對阿反政府武裝“有所不為”,是有多個戰略企圖的。首先,反政府武裝“越戰越勇”為美軍繼續駐紮阿富汗提供了最好的理由。位於中亞的阿富汗雖然沒有伊拉克那麼多的石油資源,然而,戰略位置卻十分重要。其中,阿富汗東部就是中國,西部就是伊朗,南部不遠就是印度洋,北部不遠就是俄羅斯。美軍如果能夠長期駐紮阿富汗,無疑就像一根堅硬的楔子插進了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之間,成為遏制有關國家的重要堡壘。

  近年來,美國一直以加強阿富汗反恐的名義,拼命拉攏北約其他成員國增兵阿富汗,以聯手加強對中俄等國的牽制。但一些北約成員國考慮到自身利益,不願成為美國插足亞太的“幫兇”。反政府武裝在阿首都發動的驚天爆炸襲擊,將成為美國迫使北約其他成員國增兵阿富汗的最好理由。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塔利班武裝分子襲擊監獄 千名囚犯逃之夭夭(圖)       ·塔利班襲擊喀布爾豪華酒店 據稱挪威大使是目標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
新華新聞 | 新華臺灣 | 新華福建頻道 | 人民海峽兩岸 | 中新臺灣新聞 | 央視臺港澳頻道 | 光明網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 海峽新聞網 | 閩海網 | 環球網 | 刺桐之聲 | 四川新聞網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