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以色列工黨領袖、現任國防部長巴拉克與候任總理、利庫德集團主席內塔尼亞胡達成組閣協議草案,這一草案將提交工黨中央委員會投票表決。這是2009年2月20日拍攝的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總統官邸出席新聞發佈會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以色列新政府宣誓就職
在以色列政壇,前總理沙龍和內塔尼亞胡有“雙鷹”之稱。如今,被稱為“推土機”的沙龍已經“折翅”停駛,小他二十多歲的內塔尼亞胡卻上演了一齣“鷹派”歸來的好戲。
2月20日,以色列總統佩雷斯正式任命利庫德集團領袖內塔尼亞胡著手組建新政府,意味著內塔尼亞胡有可能二度出任總理。3月24日,中左翼的工黨經投票決定加入執政聯盟,使內塔尼亞胡任總理的新一屆聯合政府有望在4月3日的最後期限前宣佈成立。
不平坦的組閣路
受加沙熱戰影響,以色列第十八屆議會選舉從一開始就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因為事關組閣權,選舉結果被視為以色列向左轉還是向右轉,以及巴以前景是戰是和的風向標。結果顯示,以政壇出現明顯“右轉”傾向。在總共120個議席中,右翼陣營獲65席,而上屆議會中右翼一共才佔50席。右翼得勢,使得組閣的天平向利庫德集團傾斜。最終,佩雷斯總統和議會各黨領袖經協商決定,由內塔尼亞胡組閣,期限是42天之內。
緊張的組閣談判隨之展開
2月16日,利庫德集團與選舉的大贏家、擁有15個議席的本屆議會第三大黨極右翼黨派“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達成聯合組閣協議。根據達成的協議,“家園黨”主席阿維格多利伯曼將在新政府中出任外交部長。
2月20日正式獲得組閣權後,內塔尼亞胡表示希望能夠組建廣泛的聯合政府。內塔尼亞胡稱:“在伊朗核問題、恐怖主義和全球金融危機等諸多挑戰面前,一個廣泛的聯合政府是非常必要的。”為此,他力邀前進黨進行組閣談判。
然而,利夫尼發表聲明,宣佈一旦內塔尼亞胡組閣,“前進黨寧願成為反對派”。並指出,“組建右翼政府將會傷害以色列國家利益,前進黨無意支援一個註定要陷入癱瘓的內閣,而將會繼續致力於推動和平進程,打擊恐怖主義。”此前,利夫尼曾提議,如果她和內塔尼亞胡輪流擔任總理,前進黨可以加入聯合政府,但內塔尼亞胡拒絕“輪流坐莊”。
內塔尼亞胡轉而爭取由巴拉克領導的中左翼的工黨的支援。利庫德集團和工黨是以色列政壇老對手,兩黨結盟,無疑是利益交換的結果。對於利庫德集團,工黨入閣確保了新政府得以建立。而且,中左翼政黨也可以制約執政聯盟中的極右翼勢力,沖淡新政府的右翼色彩,從而獲得更多國內外的支援。
而對於工黨來說,這個曾經的老牌執政黨由於以色列整體“右傾”,本次選舉中已經淪為議會第四大黨,勢力大不如前,如果選擇作為反對黨,有可能會進一步邊緣化,離政壇核心越來越遠。
工黨加入以利庫德集團為首的執政聯盟,標誌著利庫德集團主席內塔尼亞胡的組閣努力基本成功。此外,在與工黨達成協定前,利庫德集團還與另一個右翼政黨沙斯黨簽署了組建聯合政府的協議。
“比比”一路走來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1949年10月21日出生於特拉維夫,小名“比比”。父母都是立陶宛移民,均為堅定的猶太複國主義者。
1963年,14歲的內塔尼亞胡隨在賓夕法尼亞州任教的父親移居美國,高中畢業後回以色列服兵役5年,因作戰勇敢獲上尉軍銜。1973年復員後回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建築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內塔尼亞胡能言善辯,講一口地道的美國英語。
1967年,內塔尼亞胡的哥哥約納森,隨所屬突擊隊長途奔襲烏干達,搶救被劫持的98名猶太人質,在行動中殉職。這極大地改變了內塔尼亞胡的生活,他決定投身反恐事業,成立了“約納森研究所”,致力於打擊恐怖主義。在他組織的一次反恐會議上,他結識了以色列駐美國大使摩西阿倫斯,並從此真正走上了從政的道路。
1983年,他作為代表團成員參加美以戰略協定談判,初露鋒芒。翌年,他被任命為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成為以色列最年輕的大使。1988年內塔尼亞胡進入議會,任副外長。1994年,他成為利庫德集團新舵手。1996年首次總理直選中,他提出“安全換和平”對陣“土地換和平”,迎合民眾對安全的渴望,出人意料地戰勝德高望重的前總理佩雷斯,成為以色列最年輕的總理。
他儘管立場強硬,但上臺後很務實,期間實施和平協議,達成希伯倫和懷伊協議,大幅降低恐怖活動。而在利庫德集團內部,他和沙龍稱得上是老對手,曾互換過總理和外長位置。因強烈反對沙龍的單邊撤軍計劃,沙龍憤而退黨,組建了前進黨。利庫德集團也因此跌入低谷,在2006年的議會選舉中只得到12席。在哈馬斯控制加沙後,利用選民對安全形勢的不滿,利庫德集團東山再起,內塔尼亞胡又一次站立潮頭。
聯合政府的脆弱平衡
在工黨決定加入執政聯盟後,內塔尼亞胡的新政府將具備跨越左翼和右翼的特點,並且在議會中佔據簡單多數。但分析人士認為,執政聯盟內部由於政治理念、黨派利益以及領導人個性差異,決定了聯合政府的脆弱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3月24日工黨內部投票顯示,13名議員中差不多有一半反對加入執政聯盟,因此有評論說,內塔尼亞胡得到的是“半個工黨”,可能靠不住。“我不怕比比,”在投票前巴拉克直呼內塔尼亞胡的小名,說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遮羞布”。
而且,新政府中不只工黨與其他黨派理念不同,“家園黨”與宗教政黨沙斯黨之間的矛盾也不小。“家園黨”還因對阿拉伯人態度強硬,被認為是極右翼,主席利伯曼被視為“種族主義者”。內塔尼亞胡1996年初第一次擔任總理時,就是靠國會中的極右翼微弱多數維持執政。這次得到“家園黨”的支援得以組閣,內塔尼亞胡向“家園黨”傾斜,不得不承受一定的政治風險。
可以預見,日後的執政聯盟內部,勢必會在國家安全、外交政策、財政管理等諸多重要問題上產生分歧,內塔尼亞胡的平衡術將遇到嚴峻考驗。
在新內閣中如何平衡各黨派利益,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按照達成的協議,除“家園黨”主席利伯曼擔任外交部長外,工黨領袖巴拉克將出任國防部長,而在有限的內閣部長職位上,據報道加入執政聯盟的三黨已經分走14個,利庫德集團內部和其他右翼小黨已出現怨言。
此外,來自外部的政治壓力,特別是美國奧巴馬政府的中東外交政策走向,將會給內塔尼亞胡的執政帶來牽制。據報道,奧巴馬政府將繼續致力於推動建立巴勒斯坦國,並且促使巴以和平相處。這與內塔尼亞胡表示致力於“經濟和平”,淡化和回避政治問題還有不小的距離。在伊朗問題上的強硬姿態,與奧巴馬和伊朗直接對話的主張也會產生矛盾。但是,如果內塔尼亞胡在巴建國以及伊朗問題上作出重大讓步,那麼,他很可能在國內為此付出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