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美國失業率高企 國民引發免費打工潮流

時間:2009-07-14 10:43   來源:新華網

  失業不代表待業,或在家,或閒遊。

  工作不代表掙錢,或得名,或得利。

  美國失業率現今創下20年之最,但與以往不同,許多失業者、特別是年輕失業者選擇免費打工的形式,不為賺錢,而為獲取經歷、技術、好感,甚至是生活上的充實。

  雖然前所未有的免費打工潮引發包括法律層面上的熱議,但畢竟,時代促發現象,在經濟不景氣大環境下,潮流難以逆轉。 

  免費換充實

  美國失業率今年6月達到9.5%,成為近20年來最高值,且有繼續上升至兩位數的勢頭。從人數上計,失業者高達1470萬。

  達娜·林,22歲,是失業潮中一員。今年4月份,她失去了原本在舊金山附近一家技術型企業中的職務,由此失了業。不過,她如今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謀到職位,每週工時5小時,但沒有薪水。

  西方社會原本講究“勞與酬”,而如今,白幹不僅不再“傻”,而且似乎還成為精明失業者的“明智決定”。

  “每家企業的每一個招聘職位如今都有數千人在競爭,我覺得自己需要更大吸引他人的魅力,”路透社13日一篇闡述眼下美國失業現象的報道援引達娜·林的話報道。

  達娜·林畢業于康奈爾大學。自4月份失業後,她先後應聘約50個職務,但均落選。談及選擇免費工作,達娜·林認為,至少可以覺得有事情在做,至少覺得不再空虛,“說一句‘我真的在做事’,感覺真好”。  

  現象壞規矩

  已經持續1年多的全球金融危機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就職方和招聘方許多思路和傳統。路透社說,如今不僅失業者在免費為人工作,就連一些在職者也收到了雇傭方要求他們免費工作的要求。

  最生動的範例莫過於英國航空公司新近出臺的一項政策。英航規定,英國員工或選擇1年無薪休假,或選擇為公司免費工作1個月,二者任選其一,且必選其一。

  而美國的一些企業員工甚至州、市一級的公務員也被要求一段時間的無薪休假,即便是這樣,路透社說,也有一些在職者主動要求在休假期間繼續上班,不拿薪水,為的是以良好表現和考勤換取上司欣賞,不至未來遭辭。

  不過,現象歸現象,從法律層面上講,免費打工換句話說就是免費雇傭。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經濟政策研究院副主席羅斯·艾斯佈雷警告說,失業者可以為非營利組織或政府部門免費打工,但一旦營利企業和組織捲入,將從法律上破壞正常雇傭關係和社會關係。 

  非法佔便宜

  “(免費為人打工)是個不錯的想法,但卻非法,”艾斯佈雷告訴路透社記者,“法律規定(企業)不應承受或者批准僱員在最低薪酬標準以下工作。”

  艾斯佈雷說,人們越是絕望,越是會做出免費工作這樣的極端行為以博取雇傭者對他們的欣賞和滿意。“但這樣並不會改變僱主將他們除名或者繼續免費使用他們的可能。”
   美國職場學術學者亞歷山大·列維特則支援失業者選擇非營利機構免費工作,同樣學習技術,賺取經驗,而不必助長營利企業免費賺取勞動力的心態。

  “我認為失業者必須小心,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擁有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經驗,就該得到相應回報。我倒認為,失業者為營利企業免費打工的確促發企業佔失業者便宜的事實。” 

  勞資得互利

  但許多年青人並不這麼想。

  達娜·林現在供職的這家名為“上班族”的網路公司新近成立,專門從事在失業者和剛剛起步小企業之間牽線搭橋的業務。前不久,“上班族”在網上組織了一次“快樂時光”的招聘會,結果以火爆結局收場。

  當然,招聘會的勞資雙方為失業者和不願意掏工錢的小企業。

  “上班族”創始人之一朱莉·格林伯格說,“快樂時光”剛舉辦兩個小時,就有超過300名求職者報名。

  “效果立竿見影。失業者需要有人指導,需要保持他們的技術,一些人還可以學到新技術,”格林伯格說,“我不認為有什麼佔便宜之說……因為資方更希望能夠營利,從而支付薪水給就職者。”

  路透社13日這篇以“免費打工錯與對”為題的文章沒有結論,但指出“免費打工”現象確實表現美國職場現今呈現有關絕望與奉獻的對立與共存。(淩朔)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