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開幕 各國抱信心

時間:2010-05-04 09:08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各國對大會抱有信心並寄予希望

  第八次《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審議大會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來自189個締約國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主要圍繞《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三大支柱”,即核不擴散、核裁軍及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的議題,以大會和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此次會議將持續到本月28日。

  本次審議大會是在一個全新的國際背景下召開的。一是美國的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調整,美俄簽署了新的核裁軍條約,全球核安全峰會剛剛召開,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重視核安全問題和加強核不擴散機制的熱情,與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整個核軍備控制處於低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是核不擴散領域出現了新情況,當前伊核、朝核問題呈現出十分複雜的局面,國際防擴散形勢依然嚴峻。三是由於全球能源危機及環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各國對新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核能作為一種清潔的、潛力無限的新能源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但是,核能也是雙刃劍,處理不當會增加擴散的可能性。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一個很特殊的國際條約,與聯合國沒有從屬關係,本身沒有常設機構與監督機制,但該條約獲得了聯合國的政治支援,靠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協調以及聯合國安理會在關鍵時刻的介入來發揮作用,審議大會就是確保條約得到執行的重要機制。自1970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生效以來,審議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目的是要審視條約實施情況、維護和加強條約的有效性。1975年、1985年和2000年的審議大會均就最後宣言達成共識,但1980年、1990年和1995年有關各方未能達成共識。尤其是2005年的審議大會曾被國際社會稱為“一次失敗的會議”,究其原因在於當時美國在國際上奉行“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導致會議未能達成任何成果。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各國對今年的審議大會抱有信心並寄予希望,有30多個部長級官員,甚至還有一些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規格遠遠超出了前兩次大會。但是,與會國的關注點明顯不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和俄羅斯主要關注防擴散、強化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職能以及建立多邊核燃料迴圈體系等問題,而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無核武器國家則要求核武器國家履行承諾,特別是美俄兩個核武器大國應切實承擔核裁軍方面的首要責任,降低核武器在國家軍事戰略中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核裁軍進程。

  此間有外交人士認為,由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牽涉面廣,對不同國家的利益影響程度不同,而且不同國家之間對一些問題還存在不同的認識,甚至嚴重分歧,因此,審議大會要取得成功絕非易事。審議大會已經成為各方表達訴求的平臺,同時也將是充滿討價還價的進程,其中兩大熱點問題對會議的影響比較突出。一是歷史遺留的中東無核區問題,此次能否如一些阿拉伯國家所願,在此問題上進行談判、並有“可以看得見的進展”。二是伊核問題,伊朗總統內賈德出席大會,並在第一天的大會上作大會發言。根據大會程式“協調一致”原則,伊朗事實上對程式擁有否決權。就會議的實質問題方面來講,如果安理會通過對伊制裁的相關草案,那麼伊朗很可能在審議大會上抓住西方軟肋,要求通過西方難以接受的內容。

  可以預見,儘管此次會議可能會開得比較艱難,但經過國際社會的長期努力,各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已達成許多共識。人們希望,此次審議大會在有關各方的進一步努力下能取得積極成果,為維護全人類的和平與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連結)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旨在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

  該條約共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核武器國家不得向任何無核武器國家直接或間接轉讓核武器或核爆炸裝置,不幫助無核武器國家製造核武器;無核武器國家保證不研製、不接受和不謀求獲取核武器;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用於和平目的的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條約還特別規定,核武器國家是指在1967年1月1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條約規定每5年召開一次審議大會,審議條約實施進程中的有關問題。1995年4月,條約締約國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審議和延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大會上,決定無限期延長這個條約。

  中國于1992年3月正式加入該條約。(記者席來旺、吳雲)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