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ignoreapd="1"

默克爾訪華:大單代表我的心 中德再度“蜜月”

時間:2010-07-16 08:01   來源:人民網

  經過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洗禮後,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美歐國家不約而同地將目標瞄準了新興經濟體市場,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爭奪戰。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前腳剛邁進中國大門,默克爾緊隨其後,謀求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德國外交部官員曾坦言,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並沒有使德國與中國的貿易疏遠了,反而是加強了,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

  7月1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這是她2005年上任後的第四次訪華之旅,對推動中德以及中歐關係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歐洲經濟陷於困境之際,各國高層扎堆來華進行外事活動,專家認為,這種雙邊經貿關係的拉近會對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有顯著效果,同時對全球經濟復蘇起到積極作用。

  中德再度“蜜月”

  默克爾早在上周就表示,出口是德國經濟復蘇的生命線,德國外交政策隨時準備為中德經濟紐帶服務。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經濟係副教授、國際商務外交項目中國中心執行主任程大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洗禮後,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美歐國家不約而同地將目標瞄準了新興經濟體市場,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爭奪戰。而此舉客觀上會對當前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起到遏製作用,也將引發新一輪大國博弈。為了儘快發展本國出口經濟,歐洲各國都調整了外交政策: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宣稱要與經濟發展迅速的“金磚四國”搞好合作關係,前腳剛邁進中國大門,默克爾緊隨其後,攜外長韋斯特韋勒先後出訪中、俄和哈薩克,謀求經濟合作。

  此次默克爾的到訪,令中德關係繼續沉醉於“蜜月期”。事實上,中德關係的回暖早已開始。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與默克爾在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期間會晤。一個月後,時任德國總統克勒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還通過熱線電話等方式保持聯繫。中德高層密切互動,表明兩國對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對雙邊關係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2009年,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德雙邊貿易額仍超過1000億美元,佔中歐貿易的1/4強。據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報道,德國出口總量2009年下降18%,而對中國出口量卻上升7%,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載文稱,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地區的需求依然疲軟的背景下,許多德國製造商認為,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不斷加速的復蘇,是由中國推動的。數據顯示,德國出口和工業產出5月份已呈現大幅增長。

  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近日稱,6月份,它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達到1.37萬輛,同比飆升177%,為旗下梅賽德斯和Smart品牌的全球銷量增長13%助了一臂之力。另外,德國紡織機械的需求“幾乎完全”來自中國。

  德國外交部對華工作小組主任芮悟峰曾坦言,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並沒有使德國與中國的貿易疏遠了,反而是加強了,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

  或將簽訂大單

  中德雙邊關係越來越緊密,其實也是當前國際新形勢下的合作新特點。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氾濫不斷衝擊著以貿易自由化為目標的多邊貿易體制。程大為認為,法、英、德等歐洲國家領導人頻繁來華訪問,意味著中國市場很具吸引力。從當前國際局勢看,世界貿易組織(WTO)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影響力有減弱趨勢,領導人頻繁走訪他國爭奪貿易市場,從側面說明瞭當前國際關係的現狀,那就是國際多邊體系處於停滯狀態,而雙邊關係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被問及為什麼越來越多國家選擇用雙邊代替多變關係時,程大為認為,雙邊合作更快捷更方便,更有利於協議的達成。

  據德國媒體透露,此次隨同默克爾訪華的人員主要來自能源、汽車、化工、金融以及零售等領域的大企業高層和中小企業代表,簽訂一系列訂單成了板上釘釘的事,預計西門子、巴斯夫在內的企業都可能有大動作。

  與此同時,默克爾也會代表德國在中國進行採購,最有可能的合作訂單是關於電動車技術合作項目。目前,中國科技部和德國教育科技部正在就電動汽車、風能、太陽能等領域展開闔作。(記者 王麗穎)《國際金融報》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王艷榮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