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或許沒有哪個國家像俄羅斯聯邦那樣,在國家總統之下還有12個自治共和國“總統”。梅德韋傑夫總統出訪時,沒準代表團中就會有數個“總統”隨行。不過,這一現象或許將要改變。去年底,俄羅斯國家杜馬三讀通過一項旨在廢除俄聯邦地區領導人“總統”稱謂的修正案。根據此修正案,自2015年1月1日起,各行政主體領導人不能再用“總統”稱謂,只有俄聯邦總統才能使用這一頭銜。
俄羅斯地方引入“總統制”,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初。1990年蘇聯引入總統制,戈巴契夫當選蘇聯首任(也是唯一)總統。1991年,仍隸屬蘇聯的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也決定引入總統制,葉利欽成為首任總統。在蘇聯解體和俄羅斯聯邦獨立進程中,一些自治共和國紛紛通過“憲法”,宣告主權“獨立”,引入“總統制”。至1992年,俄羅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十多個“總統”。車臣、韃靼等共和國“總統”還強烈要求脫離俄聯邦,成為獨立國家。
普京任總統後,為鞏固國家統一,採取了一系列整頓措施,如要求包括各自治共和國在內的聯邦主體限期修改法律,凡是與俄羅斯國家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必須以國家法律為準;取消各聯邦主體總統或最高行政長官的司法豁免權;建立聯邦區並設聯邦總統代表,加強對地方行政機構的監督和控制。梅德韋傑夫上臺後,又明確取消聯邦主體領導人由選民直接選舉的制度,改為候選人在地方政權和總統辦公廳之間磋商產生,即總統提名後,由各聯邦主體議會選舉產生。這些改革措施使原來俄境內地方政權“坐大”、“各自為政”現象大為減少,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政權體系基本理順。
去年8月,梅德韋傑夫提出,一個國家有多位“總統”現象不正常,容易在對外交往中造成混亂。9月,車臣共和國議會率先通過取消“總統”稱謂的決議,卡德羅夫“總統”改稱為車臣行政“首腦”,其他一些共和國也開始效倣。
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法律摘掉一些地方行政長官頭上的“總統”帽,將有助於國家行政垂直體系的政令暢通,提高行政效率,更有利於俄羅斯國家的統一和團結。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在整治行政體系過程中,也鼓勵聯邦主體在“自願基礎”上進行合併,以便讓那些較小的自治州或共和國,能借力鄰近較大的聯邦主體,實現更好發展,同時減少聯邦主體整體數量。目前已有幾個較小的自治州、區合併到了相鄰的聯邦主體。實際上,取消地方“總統”稱謂和鼓勵聯邦主體合併,根本目的都是為鞏固和加強國家的統一和凝聚力。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俄羅斯過去20年間走過的道路說明,建立一套科學的、符合本國實際的國家政治制度並非輕而易舉之事。一個國家政治制度和行政體系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文化歷史淵源和背景,其完善更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