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不久前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並作為印度“共和國日”外國主賓出席慶典活動。訪問中,兩國簽署價值150億美元的投資貿易協議及30多份合作文件。印度與東盟最大國家印尼的戰略夥伴關係大幅提升,標誌著印度“東向政策”走向縱深。
印度于20世紀90年代初推出“東向政策”,又稱“向東看”,迄今大體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在第一階段,重點是修復與東南亞國家關係,搭乘亞洲“小龍”經濟快車。經過近10年的努力,印度與越南、柬埔寨的傳統戰略關係得到加強,並全面恢復了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因冷戰時期分屬不同陣營而疏離的雙邊關係,于1996年加入了東盟地區論壇。
進入新世紀,印度在經濟復蘇和核子試驗成功的基礎上開始追求“大國崛起”,加大東進力度,東向政策進入第二階段,大致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範圍擴大,涵蓋目標從東南亞擴展至整個東亞。印度與日本、韓國分別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對蒙古國外交穩步發展,不僅將蒙列為重點援助對象,還積極發展國防和核能合作。印度政府多次強調對華關係是其東向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領域拓寬,經濟與安全合作同步推進。經濟上,印度—東盟自貿談判取得重大進展,貨物自貿協定已于2010年1月1日生效,服務與投資自貿談判則在積極進行。安全上,印度與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日本、蒙古國等多個國家簽有雙邊國防合作協議,合作重點涉及人員培訓、聯合軍演和海上安全合作等。
三是形式多樣,雙邊與多邊合作並行發展。近年來,印度對東亞一體化熱情有加。2002年,印度與東盟建立“10+1”機制;2005年,印度又成為東亞峰會創始會員國;總理辛格還提出“亞洲經濟共同體”設想,呼籲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建立共同市場。
此次印度高規格接待蘇西洛,顯示兩大意向。一方面,印度希望東向政策成為其融入亞太、參與“亞洲世紀”的“直通車”,東向政策正逐漸演化為亞太戰略。印度早有學者撰文指出,由於全球重心已移向亞太,印度必須融入其中,否則其大國夢就難以實現。此次印度與印尼的聯合聲明也明確提出,兩國“必須為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民主、和平與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推動自身經濟發展。經濟快速成長的印度非常看重印尼的資源和投資機會。印度企業已獲得在印尼修建機場、鐵路、造船廠、煤礦等設施的多份合同。過去5年,印度與印尼雙邊貿易額激增了2倍,達到120億美元。此次雙方又確立新的目標,要在2015年時達到250億美元。
作為崛起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印度與亞太國家密切聯繫是歷史的必然。印度也希望對亞太國家的發展有所貢獻。比如,此次印度的大額投資,可為印尼基礎設施建設“解渴”。應該說,印度政府已清楚地意識到,其東向政策能否成功,最終取決於其對地區發展與穩定的貢獻。(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