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中國2011年首季GDP同比增長9.7% 新華社發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是先人的智慧,其意可以理解為出類拔萃者必然會遭到更多風雨洗禮。
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舉世矚目。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與此同時,中國開始更多地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無論是G20峰會還是金磚國家峰會,中國都是焦點所在。
亮眼的表現讓有些人產生了羨慕嫉妒恨的情緒。“中國威脅論”再次浮現。這廂,在大地震與核泄漏危機中掙扎、接受了中國各種援助的。那廂,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在顯著位置發表文章稱,中國的通脹將波及世界。另外,美國地產大亨唐納德 特朗普依靠攻擊中國成為目前美國2012年總統大選中支援率排名第二的挑戰人選,甚至超過即將卸任的駐華大使洪博培。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攻擊中國“腐蝕美國”,聲稱如果自己上臺,將對中國所有產品徵收25%以上懲罰稅,將“中國製造”趕出美國。
“中國威脅論”自是不新鮮,隔段時間就有些有心人士賣力渲染一把。“中國威脅論”通常有這麼幾種論調:一是說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了,威脅別人;二是說中國軍力太強大了,威脅別人;三是說中國消耗的石油等資源太多了,威脅別人。
然而,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的人士似乎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很多事情。一方面,中國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依然排在100位以後,在經濟結構、貧富差距、改善民生等方面面臨著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中國近些年的確發展很快,但是中國的發展並非以別國的犧牲為代價。相反,中國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2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目前更是位居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在不同的場合反覆重申,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不搞軍備競賽,不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究竟是怎麼回事?從文化層面看,與中國傳統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反,西方人相信“己所欲,施於人”,所以他們的一個基本邏輯就是實力的增長必然意味著擴張。在他們看來,每個崛起中的大國都會謀求全球霸權,試圖改變現有全球秩序。另外,分析人士認為,個別政客企圖通過攻擊中國的發展,營造子虛烏有的“巨大的威脅”,減緩中國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逼迫中國按照歐美的意願進行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日益互聯互通,人類已經進入了全球化時代。如今的世界,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應該的思考的不是誰威脅了誰,而是如何共同在地球這個大家園中更好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