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政府決定在2021年前研發出國產運載火箭,用於發射衛星。
報道稱,韓國開發太空的腳步將踏著“羅老”號發射失敗的挫折,邁向“國產運載火箭”這一新的挑戰。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上月31日公佈,韓國將推進韓國型運載火箭(KSLV-Ⅱ)第一階段(2011-2014年)開發項目,為此公開招聘負責該項目的團長。韓國政府決定在2021年之前,分三個階段投入1.5449萬億韓元,利用韓國自身技術研製出三級運載火箭。該火箭將用於把1.5噸級實用衛星發射到地球上空600至800公里處。
韓國政府原計劃在與俄羅斯共同研發的“羅老”號發射成功後,立刻研製完全利用韓國國內技術的韓國型運載火箭。但是,2009年、2010年的“羅老”號發射計劃陸續失敗,如果按照原計劃進行,韓國的太空開發項目很有可能會發生動搖。因此,韓國政府決定儘快研發韓國型運載火箭,和“羅老”號發射計劃分開對待。
產業波及效果顯著
2009年和2010年兩次發射失敗的“羅老”號是俄羅斯和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簡稱宇航院)的合作品。俄羅斯產一級火箭的發動機使用的是液體燃料。二級火箭裝載了韓國研發的固體燃料發動機。
韓國型運載火箭將完全利用韓國技術進行開發。核心技術是宇航院自主研發的75噸級液體燃料發動機。最下端的一級火箭內,將四個75噸級液體發動機捆在一起,形成300噸的推力。
教育科學技術部表示:“將於2018年在高興航太中心試發射只裝載一個75噸級發動機的運載火箭。”也就是說,在2021年最終發射成品之前,試發裝載核心發動機的二級火箭。
報道稱,依靠自身技術開發衛星和火箭並在本國發射的國家組成了“太空俱樂部(space club)”,進入該俱樂部的第一個國家是俄羅斯,其次是美國、法國、日本、中國、英國、印度、以色列、伊朗,只有九個國家。如果韓國憑藉獨自技術研製運載火箭成為加入太空俱樂部的第十個國家,會引發巨大的波及效果,提高韓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形象。這樣不僅有助於科學研究和氣象觀測,還可以在國防領域發揮衛星的監視功能。
對產業的波及效果也會很大。太空技術可謂是將機械、電氣、電子、化工、新材料等幾乎所有領域科學技術集為一身的核心技術。因此,韓國型運載火箭開發過程中確保的尖端技術將有助於航空、造船、汽車、資訊通訊(IT)等所有產業。
研究組獨立運營、企業參與力度加大
韓國型運載火箭的研製主體將從宇航院轉變為產、學、研共同參與的“開放型項目團”。教育科學技術部指出,此次這樣做,是因為有批評認為在開發“羅老”號的過程中,宇航院的壟斷推進而未能集結國內專家的力量。可以說,“羅老”號發射失敗的原因在於宇航院過於閉塞。
特別是,企業單位將從項目初期就開始參與構建試驗設施和開發相關零配件等工作。
第一階段(2011-2014年)將開發三級液體發動機,構建試驗設施;第二階段(2015-2018年)將開發和試射二級火箭;第三階段(2019-2021年)將製造一級火箭,並最終於2021年發射韓國型運載火箭。
“羅老”號第三次發射計劃擬明年實施
“羅老”號第三次發射計劃有望于明年實施。這和韓國型運載火箭開發計劃分開進行。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太空技術科科長尹大相31日表示:“據我所知,俄羅斯方面正在製造‘羅老’號運載火箭的一級火箭,韓國科學技術院正在製造搭載在第三次發射的衛星。決定發射後通常需要八個月左右的準備時間,因此可能會于明年發射。”去年6月進行的“羅老”號第二次發射以失敗告終。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和俄羅斯克魯尼契夫公司成立了失敗調查委員會並舉行了四次會議,但未能就失敗原因達成一致。時任教育科學技術部第二次官金昌經當時曾表示“不查明失敗原因就不能進行第三次發射”,第三次發射計劃一度處於前景未卜的狀態。
但是最近,韓國政府的立場有所改變。俄羅斯聯邦航太局今年3月向韓國政府提議讓第三方介入,解決“羅老”號失敗原因的調查問題。教育科學技術部戰略技術開發官楊聖光5月份訪問了俄羅斯。據悉,兩國政府在此過程中就查明失敗原因和推進第三次發射計劃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