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者說,默多克是個機會主義者,他沒有原則,只根據自身目的和利益決定政治取向
默多克正面臨一場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在唯銷量論的經濟哲學下,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的媒體為了刺激發行量,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包括竊聽這樣的非法手段,從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積聚了鉅額利潤。
從名不見經傳的澳大利亞報業公司老闆,到跨國傳媒集團的掌門人,默多克在世界傳媒界縱橫捭闔近60載,不斷開疆拓土,建立起遍佈全球的新聞帝國。
如今,因為在英國的竊聽醜聞,這位一生充滿爭議的傳媒界的傳奇人物深陷輿論漩渦,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一次,默多克還能逃過劫難嗎?
沒有盡頭的擴張
1952年,默多克從牛津大學回到家鄉成為當地兩家報紙的所有人,那是父親留給他的遺產,這一年他21歲。
默多克並不滿足於當一個報業公司的小老闆,在積聚了一定力量後,他開始了收購、擴張之路,自此,他的名字也和一系列“並購”緊密聯繫在一起。
50多年間,默多克的公司迅速擴張到歐洲、美洲、亞洲等世界各地,旗下囊括了報紙、雜誌、電影、電視等眾多媒介,默多克宛若傳媒業的拿破侖,領導著新聞集團一路辟土開疆,攻城略地,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傳媒集團。
不少奄奄一息的報紙一到默多克手中就能起死回生,如此“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也為他贏得了媒體“怪傑”的美譽,一路走來,默多克所作的眾多決策都體現出他的勇氣、魄力、洞察力以及執行能力。
1969年,默多克以3400萬英鎊收購了英國《世界新聞報》,開啟了傳媒資本擴張的新時代。隨後,新聞集團相繼成為《太陽報》《泰晤士報》及《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東家,同時還掌握著英國電子傳媒的重要份額。
除了秉承“先收購,再發展”的原則外,默多克格外注重眼球效應。在辦報方面,默多克將能夠吸引受眾注意力,提高銷售量作為報紙生存的不二法則。
他要求新聞內容要標新立異、聳人聽聞,標題鮮明,篇幅短小精悍。他甚至告誡旗下的編輯記者:“少關注些普利策新聞獎,多寫些讀者喜歡看的內容吧!”
正是秉承著這一原則,《世界新聞報》從來就不關注世界新聞,卻熱衷於兇殺案件和涉及社會名流政客的各種桃色新聞,以此吸引普通市民的眼球,銷售量一路攀升,多年來在市場上的老大地位無人撼動。
有人將默多克對《太陽報》的辦報理念歸為三個“S”,性(sex)、醜聞(scandal)和體育(sports),稱這就是默多克媒體經營成功的所在。
默多克的成功還體現在他的經營有道上。1986年,在默多克的帶動下,各大報業主紛紛撤離位於鬧市區報館林立的艦隊街,在地價、成本相對較低的倫敦周圍地區另覓場所,並大力採用新的報紙生產技術,以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衛報》這樣評價默多克在英國報業市場的作為:他不是第一個建議創辦一份不受工會控制的報紙的人,但只有他真正做到這一點;他不是第一個引入彩印報紙的人,但他比對手做得更好;他不是第一個在報紙上開設博彩遊戲的報業主,但在把這一賭博遊戲轉化為報紙銷量方面,他卻是最大的勝利者;他不是第一個把大報小報化的傢夥,但是又有誰能出其右呢?
默多克一手經營起來的新聞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龐大的跨國媒體集團,不僅僅在於他在商業運作領域的成功,還在於他對於各國政治脈搏和當地媒體管制現狀的所謂“精準”把握。
在默多克的家鄉澳大利亞,新聞集團擁有全國性報紙《澳大利亞人》《每日電訊》《先驅太陽報》等,掌控了70%的新聞市場,還控制著澳大利亞重要的付費電視運營商FOTEL25%的股份。
在英國,新聞集團控制著超過三分之一的報紙發行。在美國,新聞集團擁有福克斯電視臺和《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眾多知名媒體。默多克利用輿論的影響力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政治影響力,從而幫助他構築了良好的關係網,獲得了許多與之關係密切的政客的庇護。
在默多克的領導下,新聞集團在兩個層面上進行著全球擴張:一是遵循從紙質媒體——電子媒介——數字媒介的路徑,二是遵循澳洲——歐洲——美洲——亞洲的路線。在其運作下,新聞集團逐步成為全球性的傳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