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東盟官員專家談南海:必須從合作開始不斷增進互信

時間:2011-08-02 10:52  來源:人民日報

  7月21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上,通過了中國—東盟高官會達成一致的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續行動指針,引起廣泛關注。記者採訪的多位東盟官員和專家都認為,“指針”達成,有助於推動這一地區未來的務實合作,緩解相關國家之間的緊張。但與此同時,如何通過推動務實合作來增強互信,弱化主權問題紛爭,為未來和平解決爭端奠定基礎,仍面臨挑戰。

  東盟秘書長素林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政治文件(《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開始,現在又有了行動指針,我們可以共同開展一些合作項目,為和平解決南海問題創造動力,讓各方學會怎樣通過合作來保護好南海的資源。我們的子孫後代也希望看到這樣的成果。”

  素林引用了中國外長楊潔篪在談到南海問題時用的一句中國成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他說,一個新的開始並不會是完美的,但達成“指針”,讓我們有了繼續向前邁進的基礎,“我們必須從合作開始不斷增進互信”。

  從“指針”達成後東盟各國近段時間的表態看,大體上都是積極的。即使是一些聲索國,在強調本國主權的同時,也表示了積極推進和參與合作的意願,輿論上開始出現了談合作的局面,這是一個好的勢頭。

  馬來西亞海事分析師納澤瑞對本報記者說,“指針”的達成,說明相關各方在將《宣言》提高到行為準則層面的意願都比過去有所加強。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伊恩·斯多瑞對本報記者說,“指針”的達成是令人鼓舞的進步,打破了談判陷入的僵局。但要在南海地區緩和各方緊張情緒和促進各方合作,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指針”達成後,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向合作邁出堅實的步伐。對此,素林表示,中國方面已提出一系列可以共同進行的活動和項目。東盟方面也將會提出一系列類似的項目,比如專題討論會以及培訓等,探討如何利用南海資源,如何防止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的影響,以及如何處理人與生態系統的衝突。

  一些專家也談到,雖然“指針”達成,但解決主權爭端問題仍然任重道遠。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國防學院的南海問題專家卡萊爾·塞耶說,“指針”雖不具約束力,但可以為最終達成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奠定基礎。納澤瑞認為,“指針”在本質上是概括性的,需要通過下一步的談判而具有更詳細、具體的內容。

  接受採訪的專家們均認為,南海合作這些年一直在往前推動,各方都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召開相關研討會、建立了海事磋商機制等,各方也表示了願意共同勘探的意願,但是一旦涉及共同開發會更棘手。長期關注中菲經貿關係的菲律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伊曼紐爾·S·迪奧斯說,考慮到中國的經濟總量、可供投資資金的規模和技術能力,中國無論如何都會在南海的開發方面發揮最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能讓各方普遍受益。

  也有專家談到,下一步最困難的是如何從務實合作開始,逐步向有助於形成更具約束力準則的談判過渡。納澤瑞認為,最理想的是,初步的準則並不一定要解決主權問題,但可以包含一些具體的條款,這些條款可以促使簽署國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同時,相關國家也可以設立一個避免危機的機制。斯多瑞對記者說,儘管東盟國家之間在南海問題上看法並不一致,但它們都希望能儘早啟動形成有約束力的行為準則的談判,目前一些東盟國家也已開始就此展開討論。

  東盟內部的整合,也會影響到南海問題的下一步走向。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越南、菲律賓等國仍會堅持推動在南海問題上加強東盟內部的協調,以便能讓東盟作為一個整體更好地為它們的利益說話,而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也在促使東盟這樣做。日美韓三國外長在此次會議期間還發表聯合聲明稱,將開展合作共商海上安全保障問題。日本還表示要跟蹤觀察中國與東盟為解決南海問題進行的談判協商。

  分析認為,在推動合作方面,東盟各國將會更積極地參與,但在主權爭端問題上,東盟很難做到“團結一致”。其一是因為東盟國家之間的類似爭端仍沒有完全解決,其二是因為各成員國對華關係的側重點不同,在南海的利益也不同。一旦未來南海的務實合作取得成果,將會有利於增進各方的互信和對和平解決的信心,在東盟內部形成推動進一步加強合作的氛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