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五角大樓渲染“中國軍事威脅”

時間:2011-08-31 08:34  來源:北京日報

圖為報告中有關解放軍反介入作戰武器系統各型武器的作戰範圍示意圖。

  綠色區域:中國周邊600公里範圍內,有“紅旗”—9、S—300PUM2防空導彈、CSS—7和CSS—6近程彈道導彈。

  黃色區域:中國周邊2000公里範圍內,有CSS—5(東風—21D)反航母彈道導彈、CSS—5(東風—21C)中程彈道導彈、DH—10(東海—10)遠端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攜帶反艦導彈的“飛豹”—7殲轟機和B—6轟炸機。

  紫色區域:中國周邊3300公里範圍內,有CSS—2彈道導彈和攜帶巡航導彈的B—6轟炸機。

  新聞背景

  美國國防部8月24日發佈了2011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下稱“中國軍力報告”),雖然承認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面所作的貢獻,但依然對中國正當的國防建設橫加指責,大肆渲染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

  8月26日,中國國防部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大肆渲染中國“海洋雄心”

  與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單獨設置了兩個“特別主題”,即“中國海軍戰略”和“中國的對外軍事交往”。尤其在“中國海軍戰略”主題中,大肆渲染所謂的中國“海洋雄心”。

  報告說:“中國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的演變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對海權的看法,海上戰略正從近海防衛走向遠海防禦。許多中國官員和公民認為,強大的海上力量是成為一個世界大國的先決條件。”

  報告分析中國海軍戰略變化有兩個原因:首先,冷戰結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地緣戰略環境。中俄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消退,中國將注意力轉向了其他一系列挑戰,特別是臺灣獨立問題。從1995-1996年“臺海危機”中美國的反應來看,中國認識到美國軍事干預的潛在挑戰,並強調海軍現代化的重要性。

  其次,中國不斷擴大的經濟利益,包括海上貿易和海洋資源開發,影響其海上戰略。報告說:“海洋是未來資源的重要來源,它提供魚類和潛在的、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同時,海洋作為貿易通道,是支援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動脈,中國約90%的進口和出口通過海上,超過80%的進口石油過境馬六甲海峽和中國南海。”

  報告還列舉了中國面臨的幾個優先級海上挑戰。第一,加強和逐步擴大中國的海上緩衝區,以防止外來攻擊或干擾。第二,推進中國海洋領土要求,特別是東海和南中國海。第三,專注于海上交通線的保護。第四,中國希望推動其作為大國。第五,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打算部署一支生存能力較強的海基核威懾力量。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