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對於歐洲而言是刻骨銘心的一年。始於希臘的債務危機如同惡性傳染病般迅速蔓延開去,殃及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乃至義大利等眾多歐洲國家。由於應對危機不力,這些國家的政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全部下臺,其中就有“政壇常青樹”之稱的貝盧斯科尼領導的義大利前政府。
面對偷稅、賄賂、瀆職等多項指控,自稱一生中曾出庭2500多次的貝盧斯科尼似乎並不在乎。而義大利近兩萬億歐元的鉅額債務卻令其束手無策。政府在危機面前患得患失、無關痛癢的態度,終於惹怒了平時樂觀溫和的義大利民眾,也惹怒了貝氏自己的忠實追隨者。正是由於貝氏領導的自由人民黨內幾名議員的倒戈,導致執政黨在議會中失去了多數,迫使前後執政達17年之久的貝盧斯科尼黯然下臺。
貝盧斯科尼辭職後,義大利國內各主要政治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高效達成一致,共同推舉著名經濟學家、曾擔任歐盟委員會競爭事務委員的無黨派人士蒙蒂出任總理,領銜組建一屆技術型過渡政府。蒙蒂上任後秉持“公平犧牲”的原則,不為各方的壓力所動,迅速出臺了一項總額高達300億歐元的財政緊縮和經濟增長法案,內容包括削減公共開支、改革養老金制度、提高房產稅、打擊偷稅漏稅以及刺激經濟增長等一系列措施,希望以此重振市場信心,緩解義大利目前面臨的債務危機。
儘管很多義大利人都將當前的危機歸咎於貝盧斯科尼本人的治國失敗,但事實上,貝氏的下臺並未給義大利經濟帶來太多的利好消息。對於義大利這樣一個國內政治紛爭不斷、經濟結構性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國家,市場和分析人士關注的不是貝盧斯科尼是否下臺,也不是義大利新政府能否拿出一份像樣的財政緊縮計劃,而是這個國家到底有沒有實施經濟改革、推動經濟增長的決心和能力。
外界的擔憂不無道理,臨時政府的組建並不代表義大利國內政治僵局的化解。如果各派政治勢力不能放下私利維護大局的話,無黨無派的蒙蒂政府要想擺脫各方掣肘、有效推行經濟改革又談何容易。今年是義大利統一150週年,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在出席各種紀念活動時曾不止一次地呼籲:“義大利應該發揚當年完成統一的精神,團結應對目前的困難局面。”可“團結”二字,恰恰是義大利全國上下現在最缺乏的。
愈發嚴酷的經濟環境,嚴重影響了義大利民眾的日常生活。在這個醫療保障水準居全球第二、一向以高福利和慢節奏著稱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突然降臨的經濟危機讓老百姓一時間無所適從。有人遊行抗議,有人罷課罷工,更多的人則是無奈地選擇節衣縮食、精簡開支,企盼著儘快熬過這段艱苦時光。義大利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義大利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1996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歲末年關,義大利即將迎來更為艱難的2012年。對於義大利未來的經濟前景,權威機構均不看好。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義大利經濟今年第3季度環比下滑0.2%,第4季度還將繼續萎縮,重新步入衰退幾成定局。但幾乎所有的歐洲領導者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即使再困難也必須挺住,否則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如果義大利發生債務違約,不但歐洲一體化進程將面臨前功盡棄的風險,全球經濟復蘇的勢頭也將因此受到嚴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