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日報道,面對國際制裁,伊朗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再加上其戰爭言論,在油市造成波動。然而在這場危機中將付出代價的,恐怕還是伊朗人民。
據《經濟學家》雜誌指出,伊朗將針對制裁做出何種反應雖仍難以預料,但因伊朗所能做的相當有限,最後應該會以審慎態度來面對制裁。換言之,伊朗不可能與美國爆發全面性的衝突。不過雜誌也說,伊朗不斷將“威脅”加碼,失算的危險也會升高。
《經濟學家》指出,伊朗舉行軍演又威脅封鎖海峽,但因伊朗軍力有限,頂多僅能封鎖數天,且封鎖對伊朗本身的石油出口也不利。報道稱,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在不對稱戰爭上的投資,尤其是在對抗美國的科技優勢上。伊朗已取得新型的導彈技術,且多半部署在機動性高、相對廉價的海、陸、空平臺上。伊朗還可能攻擊美國在波斯灣的經濟利益,包括石油設施、油輪,部署水雷封鎖船隻,或是雇用外籍傭兵。
美國對伊朗施加的新制裁,將在未來6個月逐一落實;歐洲預計也將在1月底確定採取行動,對進口伊朗石油設禁。歐美的聯合行動,旨在拉垮伊朗經濟。報道稱,華盛頓與西方世界正在觀察聯合製裁行動是否能影響伊朗的核計劃。伊朗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與第三大傳統石油蘊藏。不過,超過30年的內部動蕩、區域動蕩、政府干預、管理不善及國際制裁,導致伊朗的世界經濟地位持續惡化。
報道還指,伊朗與西方對立,讓人民付出重大代價。如果未來在新制裁下伊朗石油出口銳減,伊朗收入減少,領導階層自有對策,伊朗人民將承受更大痛苦。不過如果伊朗經濟、社會崩潰,可能造成整個中東地區情勢不穩定的更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