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現任總統薩科齊昨晚在私營電視一台晚間新聞節目上宣佈正式參選,爭取連任。由此,法國總統大選提前拉開帷幕。究竟鹿死誰手,目前當然無法斷言。但種種跡象表明,薩科齊連任之途荊棘重重。
“落後”迫使“提前”
提前宣佈參選是薩科齊的“無奈之舉”。本來薩科齊信誓旦旦地“要將總統工作做到最後一分鐘”才會宣佈參選。這也是大多數在位總統如1981年的吉斯卡爾·德斯坦、1988年的密特朗和2002年的希拉克競選連任時的普遍策略。盡可能延後參選日期,對於在任總統來說,好處多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借總統一職,更多地在電視上出鏡,以總統視察為名行競選之實。而薩科齊還有另外一個考慮。他的主要對手奧朗德自社會黨黨內初選以來就一直身處候選人地位,已經長達一年;薩科齊有意在最後階段才變身為“挑戰者”身份宣佈參選,以搶奪“變革者”的大旗。總統大選的一個重要口號,永遠是“變革”。特別是在執政者業績不佳的情況下。
然而近3個多月以來,薩科齊在所有的民意測驗中都遠遠落後於奧朗德。這一落後已經開始影響到薩科齊陣營的士氣和人氣,以至於在任總統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競選戰略。據消息人士透露,上周薩科齊在其競選顧問的推動下,本來決定本週末在執政黨召開首次競選大會時宣佈參選。但前幾天發現,奧朗德在週三晚有一次競選大會。薩科齊陣營的競選專家們擔心,如果再讓奧朗德繼續領先的話,薩科齊陣營將難以在最後兩個月內逆轉形勢。因此最後緊急決定提前宣佈參選,時間就定在奧朗德競選大會的同一晚。
“大選”大有學問
觀察一個國家的總統大選,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法國總統直接兩輪普選制是戴高樂將軍于1962年通過公民投票後才確立的,本來是法國民主的一個重要制度構成。法國政權的“民有”性質主要就是通過總統和立法雙重直選來獲得。然而經過半個世紀的演變,選舉本身卻如同科學製造出來的怪人弗蘭肯斯坦,反過來成了第一主角,大大衝擊了民主體制本身。選舉從手段逐漸演變成目的。當選應為民服務,結果卻演變成當選本身至高無上。無論是在任總統還是在野挑戰者,其全部思考都是圍繞著“如何當選”而展開,從而使“民有”應為“民享”服務的最終目標被大大沖淡,如果尚未完全被衝垮的話。於是選舉本身蛻變成為一種獨立於執政的特殊政治行為。
1981年法國失業率為7.3%,近160萬人失業。左翼社會黨的密特朗正是打著反失業的旗號當選的。然而到1988年其競選連任時,法國失業人口大大超過200萬,接近10%。但這卻並沒有影響密特朗成功連選連任。這一事實使法國政治學家們都認識到,選舉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僅靠政績或執政計劃,是無法贏得一場總統大選的。於是,種種有關大選的學問便出籠了。選舉也就越來越成為民主體制下的一種特殊政治行為。如何選擇競選口號(能否實現是另外一回事)、如何主導競選話題、如何抹黑對手、如何許諾民眾、如何佔領盡可能多的電視鏡頭、如何給予選民以希望(而非如何去實現這些希望)……於是,選舉便貫穿于整個執政行為過程之中。在野時想的是如何才能當選,當選後則考慮如何才能連任。用反對黨候選人奧朗德的話來說,薩科齊“五年來哪天不在競選”?難怪奧朗德用了一句妙語來評論薩科齊的參選聲明:“總統候選人變成了候選總統,僅此而已。”
“妙棋”能否管用
應該承認,薩科齊爭取連任的困難超乎尋常。天時地利人和,薩科齊基本都處於不利地位。五年執政業績不佳,薩科齊在昨天的參選採訪中基本沒有著墨于過去的五年就是證明;個人形象不佳,薩科齊與2007年大受選民歡迎的情景相比,令人感嘆今非昔比;歐洲經濟大背景不利,歐元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各國領導人不是被迫下臺(希臘、義大利),就是選舉失敗(西班牙)下臺,還沒有任何一位危機中的在任總統能夠競選連任成功的例子;競爭對手(選舉)經驗豐富,奧朗德從未擔任過任何政府職務,在執政領域經驗是零。但他卻參與和領導了社會黨1995、2002、2007年三屆大選,深詣選舉的奧秘。近一年來,奧朗德步步謹慎,迄今為止未犯任何嚴重錯誤,這使得他在民意測驗中始終領先薩科齊至少5個百分點。這是薩科齊政治生涯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強勁對手。
儘管薩科齊執政業績遭到普遍質疑,但左右陣營都承認,薩科齊是一位“競選動物”,選舉的本領超人。昨天提前宣佈參選就是一步妙棋。這步妙棋是否能提升本陣營選民的士氣,從而造成一股衝擊力,在未來兩周民意調查中得票率接近甚至超過奧朗德,將對本次大選產生決定性作用,如果我們暫時不去關注種種“幕後”的動作的話。也就是說,未來兩周將是本次法國大選的關鍵時刻。(記者 鄭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