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宣佈,日美兩國已就駐日美軍整編計劃達成一致,決定將駐沖繩美海軍陸戰隊遷往關島部署的人數由2006年協議原定的8000人減為4700人,另3300人將移師他處。同時,將兵力調整與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分開執行。美國在當前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情況下,為何還要減少駐日美軍數量,一時眾說紛紜。
其實,此次調整的核心是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它位於日本沖繩縣宜野灣市中心,是駐日美海軍陸戰隊在沖繩島上最大的兩個基地之一,也是駐日美軍最大的直升機機場。早在1996年,日美兩國政府經過多次協商達成協定,在建成替代設施後美向日歸還普天間機場。但在此後的十餘年間,兩國就機場搬遷問題一直存在分歧。
近年來,駐日美軍基地是影響美日關係的敏感問題。其根本在於,美日兩國政府在鞏固和加強軍事同盟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照顧日本民眾的感情。
一方面,駐日美軍基地是美日兩國軍事同盟的最直接體現。而沖繩島的有利位置更使其成為美軍干預東亞地區事務的前哨。美軍經過長期苦心經營,在沖繩先後建立嘉手納和那霸空軍基地、白灘海軍基地等36處軍事基地,佔駐日美軍基地設施面積的75%。沖繩美軍總兵力一度達到近3萬人的龐大規模。因此,沖繩地位如此重要,美國絕對不會僅僅因為當地民眾的不滿而輕易捨棄。
另一方面,駐日美軍士兵又劣跡斑斑。長期以來,美軍在沖繩造成的訓練事故、刑事案件和戰機起降噪音等一系列問題,給當地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日本國內一直存在要求美國返還基地的呼聲。尤其是1995年,駐沖繩美軍士兵輪姦少女事件更引發了民眾大規模的反對美軍基地運動。有數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光在沖繩縣因涉嫌強姦婦女被檢舉的美軍士兵就有數百人。美軍士兵這些不檢點的行為引起了日本民眾的極度反感。
正是因為有這些因素,日本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上一直犯著“兩難”。
一是面對國內民眾難。日本民眾和當地政府給中央政府施加的壓力很大。日本民主黨2009年上臺執政前,曾放言要將普天間基地遷移至“縣外”或“國外”,但上臺後又搖擺不定。至2010年5月28日,日美發表聯合聲明,要將該基地遷至沖繩縣名護市美軍施瓦布軍營周邊。政府的食言之舉引起日本民眾嘩然,直接導致首相鳩山由紀夫辭職。
二是面對美國盟友難。在政治和軍事同盟招牌下,日本政府離不開駐日美軍撐腰。防衛大臣田中直紀就曾表示政府在努力減輕沖繩負擔的同時,應維持美軍遏制力。日本因此更不能開罪美國。日本政府這種欺內媚美的表現難掩其在日美關係中扮演政治小弟角色的尷尬。
應該說,這次包含美軍基地搬遷和部分兵力外調在內的大調整,是數年來日美之間在處理沖繩美軍基地問題上相互妥協的結果。
對美國來講則有“兩得”:
一是滿足了在此問題上節省經費和向日本政府施壓的需要。美國向來注重少花錢、多辦事,甚至是只辦事、不花錢。駐日美軍的費用日本就承擔了近3/4。美國在大幅削減國防開支的情況下,曾多次以經費不足為由暫停基地搬遷。原先協議要日方承擔60%的搬遷費用,但美方在近日商討中意在讓日方承擔更多,這也是基地搬遷分開進行的原因之一。同時,美國當然傾向於晚搬和慢搬,不搬更好。普天間機場搬遷長期懸而未決,常常面臨被擱置的窘境,也是美國態度的體現。
二是又借機宣揚了“中國威脅論”。2010年4月,中國海軍艦隊在沖繩附近公海正常的航行就曾為美國保留和加強沖繩駐軍,以確保在第一島鏈內圍堵中國的主張增添了佐證。當年5月,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向國會提交名為《空海一體戰:一個全新的作戰概念》的報告中也煞有介事地描述了中國常規導彈對駐日美軍的巨大威脅。因此,現在分散處在“威脅”下的美軍兵力也順理成章。真是增兵因“威脅”,撤兵也“威脅”,反正常有理。尤其是計劃下一步或將3300名沖繩美軍分流到靠近南沙的菲律賓巴拉望島,制衡中國之意不言而喻。
總之,此次駐日美軍大調整,實際是兩國之間內部利益鬥爭調和的常規舉動,政治意義更大於軍事意義。從形式上看,美國雖然減少了駐日美軍數量,但是並沒有改變美日聯手“遏華”的基本戰略,乃是“減兵不減壓”;這次調整只是美日之間熱點矛盾的一個表像,並不影響美日軍事同盟的根本利益,乃是“面不合心仍合”。(王鵬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