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人們的關切之中,俄羅斯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普京重回克里姆林宮,既不可能改弦更張,但也不可能墨守成規。作為一位精明強悍的政治家,他應該看到近年俄羅斯社會發生的悄然變化。自新千年以來,無論普京身居何位,俄羅斯實際上始終在其掌控之中。眼下,權杖的易手,不僅解除了礙于普京行事的一些形式上的障礙,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普京一個適時調整自己施政方略的良機。
普京執政8年,掃除了十餘年來籠罩整個俄羅斯社會的急劇衰退和國家進一步分裂的陰霾,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然而,經濟增長的同時,俄羅斯激進經濟改革以來,甚至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沉疴頑疾並未徹底根除。穩定與發展是一對辯證的孿生兄弟,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經濟轉型的進一步深化,由此也衍生出新問題,同時催生了新的社會意識。去年杜馬大選後出現的波瀾,從一個角度表明:俄羅斯社會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任何施政只有讓多數老百姓受惠,才有穩定的執政基礎。再次當選總統後如何繼續迎合俄羅斯民眾期盼、重塑俄羅斯大國形象,在普京選前的一系列言行中已初露端倪。普京選前發表的第一篇長文,就是《構建公正:俄羅斯的社會政策》。俄羅斯傳統文化中的要義之一就是公平和公正,前蘇聯1978年的平均主義強化了這一意識,解體後的兩極分化又引發了社會的仇恨心理,當前社會各階層獲利不一,各有訴求。竭盡全力繼續加大對社會領域的投入,改善民生,將是新任總統首要的著力點。普京表示,在其執政期間將著力解決就業、教育、醫療、養老,增加科教文化投入,縮小收入差距,培育中產階級等,這些在當前為俄羅斯社會最關切、議論最多的問題。
普京執政8年所形成的政治架構和權力體系,是其政治運作的重要資源和依託,這將在其新的執政期間繼續延續,強權政治依然是俄羅斯政治生活的特點。俄羅斯民眾選擇普京在很大程度上是選擇穩定,穩中求變將是普京執政的合理選擇。從普京去年開始陸續發表的言論中可以看到,改革政黨制度、調整中央與地方關係、推進民主管理,是普京對俄羅斯社會變化的某種回應。杜馬大選後的情勢,使普京必須正視網路社會的特點,以及民眾的意願和訴求。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具有國家主義傾向和務實的政治家,面對俄羅斯的歷史和現實,他明確表示拒絕套用任何現有的國外“民主模式”,他把國家有序和有效的管理、滿足多數民眾基本需求和參政意願作為自己構建俄羅斯民主的基本點,極力消除上世紀90年代改革失誤對俄羅斯社會意識造成的消極影響,恢復民眾對國家權力的信任。剛剛結束的總統大選,也被視為俄羅斯再次經歷的民主實踐。
貪污受賄是俄羅斯社會的沉疴,雖然梅德韋傑夫在位期間曾期望將打擊貪污受賄作為自己執政的亮點,但最終事與願違。面對貪污受賄向社會各階層繼續蔓延的趨勢,普京在自己的競選綱領中表示,除嚴厲打擊外,更重要的是全社會的參與,通過與各政治黨派合作加大對權力機構的監管力度,完善公務員選拔和任用制度,規範公務員行為,形成權力機構的自潔機制。
早在2008年卸任總統之前,普京就提出創新經濟發展的構想,時隔多年依然鮮有成效。面對經濟結構單一、投資環境惡劣、科技創新乏力這些俄羅斯經濟發展中的頑疾,普京欲從培養人才和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著手,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先進技術結合,革新傳統能源產業與創建高科技產業相結合,逐步實現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的轉型;通過擴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開發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經濟;通過歐亞經濟共同體和俄白哈關稅同盟,擴大內需市場,促進勞動力的流動。
當前國際格局正處於新一輪的大變革和大調整,新千年後俄羅斯逐步擺脫衰退的困境,其強勢外交的態勢日漸清晰,普京的“回歸”將強化這一趨勢,其核心是利用資源優勢和軍事實力,以實用主義的態度為俄羅斯謀取最大的國家利益。(上海社科院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潘大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