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對美貿易反擊,可聯盟他國

時間:2012-03-29 09:21  來源:環球時報

  最近,中美貿易摩擦呈現明顯的升溫跡象。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紛爭,對依然處在疲軟復蘇的世界經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美國政府違背自己倡導多年的自由貿易理念,以貿易戰來維護並爭奪美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單邊利益。

  需要特別重視的是,在目前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格局下,中美間的貿易戰很可能引發非常不健康的“群體性”對華貿易戰。因為在危機中,貿易夥伴國之間的盈利能力直接影響各國的就業能力,各國政府稅負的調整能力,而這一切短時間內可能會降低本國政治協調的成本。

  我們要注意到,對華貿易戰不再是一個單一的中美關係問題,它正在誘使大量對華貿易逆差國家,或者和中國具有相同貿易結構的國家,大搭中美貿易摩擦的“便車”,對中國實施過度“制裁”。它們互相感染,力度加劇,給本來就脆弱的世界經濟更加蒙上陰影。

  中國在面對這場利益越來越複雜的貿易戰時,應該一如既往地堅持自由貿易的理念,為“培養內需”所需要的增長環境贏得寶貴的“調整”時間。同時,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的胸懷,既要注重中國經濟現階段呈現出的內在比較優勢,如依靠貿易和投資支撐市場活力和經濟增長的結構,也要強化國際政策協調的力度,如利用國際組織的平臺和多國合作渠道,加大對美國等貿易逆差國的進口規模,避免中美雙邊貿易摩擦的政治化升級,不讓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中國單邊承擔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

  中國也可考慮聯合世界對美貿易順差國家,一起採取一些主動干預和補貼政策,為美國創造符合它競爭力的就業崗位。千萬不能容忍擁有世界主導貨幣的美國,輕易通過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創造國內就業崗位的“救市行為”。

  在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上,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目前任何脫離中國實際的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或增加收入、刺激內需的“理想主義”,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當下由於教育和研發能力偏弱及制度缺陷,大多數中國企業缺乏和美國企業在高端產業上的競爭實力。所以,中美企業競爭的最終結果,很可能是許多民營企業迫于政府產業升級壓力,放棄實業,進入虛擬經濟等“賺快錢”的領域,或者進入自己不擅長的高端產業或高端製造環節,最終退出。由此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資源配置浪費和扭曲的後果,將是長期並十分嚴重的。▲(孫立堅 作者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