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分析稱羅馬尼亞經濟增長乏力 前景不容樂觀

時間:2012-04-24 13:16  來源:光明日報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羅馬尼亞經濟造成較大衝擊。在國際機構援助下,羅推行緊縮增支政策,經濟有所回升。但因羅經濟與歐盟市場及歐元區國家聯繫密切,在歐債危機長期化背景下,羅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大。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羅經濟連續8年保持高速增長,一度成為歐盟國家中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危機爆發後,羅雖因本土經營較為謹慎和穩健,銀行業受危機直接較影響較小,但危機對羅經濟的間接衝擊大。一是外資銀行在羅佔有85%的市場份額,這些銀行緊縮投資導致羅經濟流動性嚴重不足。二是當時羅經濟經常項目赤字佔GDP比重高達14%。危機下羅利用外資和外債經常性項目赤字、拉動國內消費的發展模式等弊端暴露,外部融資的信用風險上升,導致羅貨幣列伊匯率暴跌。三是羅出口嚴重依賴歐盟市場,依賴度高達70%以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盟市場萎縮,羅實體經濟受創。2009年,羅GDP增速從上年增長7.3%滑至7.1%。

  從2009年起,為緩和危機對羅經濟的衝擊,羅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搶救”經濟措施。羅政府同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簽署了一項總額為200億歐元的貸款救助協議。同時,為滿足國際機構的貸款條件,羅政府陸續出臺了緊縮財政、增加國家收入措施與所有改革方案。如打擊偷漏稅,提高統一稅和增值稅;大幅消裁包括醫院、學校在內的預算,精簡政府機構,大規模裁減政府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此同時,出臺刺激投資、創造就業的計劃,連續幾年撥鉅款投資基礎設施和公共機構項目,並增加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實行退休金、勞動力市場及國有企業改革。2011年2月,經濟形勢嚴峻的羅馬尼亞又與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達成了一份新的兩年期備用貸款協議,以供在緊急情況下啟用,共計54億歐元。

  羅政府採取的措施使經濟惡化局面得到了控制。2010年,經濟雖仍下滑,但下滑幅度減至1.3%。2011年,歐債危機全面爆發,但因羅尚未加入歐元區,經濟所受衝擊不大,狀況繼續好轉,但復蘇步伐較預期放慢。當年羅經濟同比增長2.5%,工業生產增長5.6%,財政赤字得到有效控制,佔GDP的比重為4.35%,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的4.4%。當年12月,羅通脹率僅為3.14%,為20年來最低水準,全年平均為5.79%。出口貿易也呈現復蘇態勢。總出口額同比增長20.5%。

  但羅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首先,近來國際金融機構相繼調低了對羅經濟預期,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金融市場的高風險隱患無法排除。羅雖然通過外來援助暫時穩定了本國銀行系統,但其銀行體系仍有高達16%左右的不良貸款率,74%的高存貸比引發的流動性風險依然存在。在歐洲銀行流動性普遍不足的情況下,極易出現外資銀行母行再次抽資,從而使羅再現流動性風險。2011年底,奧地利央行已經要求數家奧地利銀行限制對非歐元區國家的信貸業務,因奧地利在羅外資銀行市場中所佔比重高達40%,此外,陷於債務危機的希臘上述比重也達24%,歐元區部分國家的做法引起羅官方極大不安。羅總統伯塞斯庫警告,羅經濟2012年“或遇大風險”,呼籲歐洲銀行不要通過上述舉措“窒息”羅經濟。國際清算銀行去年底發佈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在資本抽離可能造成經濟疲軟的中東歐國家排名中,羅列于第一位。

  其次,羅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羅的投資與出口嚴重依賴歐盟市場,特別是與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希臘等南歐國家的經濟聯繫十分密切。當前,歐債危機險情雖有所緩和,但危機長期化、“常態化”趨勢明顯,歐元區國家經濟前景不明。這可能會使羅目前的出口勢頭回落,外來投資回升希望黯淡,從而使其經濟增長失去最重要動力。

  第三,政局不穩加大執政難度。羅政府緊縮與改革政策使百姓利益受損,導致民眾不滿情緒增加,社會矛盾加深。2010年羅爆發了自1989年劇變以來最大的示威遊行。2012年初的反政府反改革示威,也是現總統伯塞斯庫2004年首次當選總統以來最為嚴重的抗議活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羅政府雖多次改組,但仍危機不斷,以博克為首的政府已被迫於2012年2月下臺。今年年底,羅將舉行議會大選,政黨角逐更趨激烈。(王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