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選臨近,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羅姆尼與現任總統奧巴馬在經濟、外交、內政等各方面政策主張大異其趣,但如果說他們有何重合點,對中國的攻擊就是其中之一。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的政治環境中,“極端”才能換來選票,而“務實”則是他們當選後的必然選擇。
共和黨一邊,從黨內預選中脫穎而出的羅姆尼日前展開了他的大選宣傳戰,在最先推出的三則競選廣告中,有兩則號稱當選後將給中國“顏色”看。民主黨一邊,奧巴馬政府近期在對華貿易上也屢有動作。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下滑,就業形勢嚴峻。於是,中國就成了總統競選人們競相指責的替罪羊。在過去的12年中,美國製造業減少了約31%的工作崗位。在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密歇根等製造業密集的搖擺州,競選人通常會將抨擊中國作為討好選民的手段。但是,觀察人士指出,把對中國的指責化為實際行動遠比在電視臺購買廣告時段要難。喬治敦大學教授庫普錢說:“不管是誰,從競選進入執政後,對華交往的現實會令他變得務實。儘管經濟困難、一些重要的搖擺州工業凋敝,然而一旦執政,兩黨都不會將競選中的激烈言辭付諸行動。”
在競選過程中,羅姆尼多次稱中國為“騙子”、“匯率操縱國”。共和黨人已經在擔憂羅姆尼過於強硬的主張是否會令其到時候騎虎難下。其實,4年前,當奧巴馬競選總統時,也曾宣稱對華強硬。但就任總統後,奧巴馬政府已多次拒絕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
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說,抨擊中國已經成為競選的“常規路線”。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斯奈德說,他沒有把羅姆尼對中國的強硬表態當真。“他來自於一個代表美國大公司利益的政黨,美國公司希望與中國展開貿易戰嗎?不。”斯奈德說。(記者 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