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會20日通過了關於將聯敘監督團任務延長30天的決議,似乎為安南計劃起死回生提供了一線希望。然而,一個敘利亞問題實則演繹著三種危機,折射了三種難以妥協的矛盾:包括敘政府與反政府力量、地區內什葉派和遜尼派宗教地緣政治以及美歐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矛盾。敘利亞國內危機究竟是以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壽終正寢,還是以反政府力量的最終覆滅為結果,仍是未定之天,但敘利亞危機軟著陸的可能性已經變得非常渺茫。
在國家安全總部發生自殺式爆炸後,敘利亞反政府軍和政府軍隨即展開了激烈的“大馬士革爭奪戰”,政府軍的強力打擊迫使反對派武裝做出“戰略撤退”。聯合國安理會20日通過了關於將聯合國敘利亞監督特派團任務延長30天的決議,似乎為安南計劃起死回生以及敘利亞局勢的緩和提供了一線希望。
然而,一個敘利亞問題實則演繹著三種危機,折射了三種難以妥協的矛盾:包括政府與反政府力量、地區內什葉派和遜尼派宗教地緣政治以及美歐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矛盾。敘利亞國內危機究竟是以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壽終正寢,還是以反政府力量的最終覆滅為結果,仍是未定之天,但敘利亞危機軟著陸的可能性已經變得非常渺茫。
首先,敘政府與反政府力量之間達成妥協的可能性不大。過去數月的現實表明,無論是政府,還是反政府力量方面,作出實質性讓步的可能性都不大。巴沙爾政權掌握的阿拉伯社會復興黨的組織並沒有被破壞,其掌握的政府軍雖有個別將領變節,但其整體建制和行動能力也沒有遭到破壞,且擁有坦克等重型武器,不會輕易做出妥協。而反政府力量有土耳其、海灣以及西方國家的政治和物質支援,且受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等國成功推翻現政權經驗的鼓舞,也不會輕易退出戰鬥。
阿拉伯國家不善於妥協的政治鬥爭特點進一步加劇了其內部鬥爭的慘烈性。伊拉克薩達姆、埃及穆巴拉克以及利比亞卡扎菲的最後命運都表明阿拉伯國家內部相互矛盾的派別都不大願意為對手留有餘地,而是尋求贏者全贏、輸者盡輸的結果。這種零和思維極大地縮小了鬥爭派別之間妥協的可能性。而巴沙爾為了其本人、其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政治集團的政治利益和人身安全考慮,也不得不堅持到底。
其次,伊朗和沙特也不會輕易放棄對敘國內衝突雙方的支援。敘政府與反政府力量之間的矛盾也反映出地區內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與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宗教勢力之間的對壘。“阿拉伯之春”期間,伊朗為巴林、葉門、沙特等國家的什葉派反政府運動提供政治、道義和輿論支援,將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對峙的陣線推進到了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內部。面對伊朗咄咄逼人的攻勢,併為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沙特等海灣國家絕不會輕易放棄推翻巴沙爾政權的意圖。
另一方面,伊朗也不會輕易妥協。如果敘利亞能夠堅守,那麼伊拉克戰爭之後什葉派力量成面成帶的格局將繼續維持,伊朗依舊具備與沙特等海灣國家甚至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進行抗衡的資本;相反,如果敘利亞失守並成為一個遜尼派國家,那麼伊拉克戰爭之後什葉派力量成面的格局將不復存在,什葉派將不得不重歸守勢,伊朗甚至面臨生存危機。胸懷地緣政治抱負的伊朗絕不會坐視巴沙爾政權陷入危局而不顧。
另外不容忽視的一點是,俄羅斯與美歐兩大地緣戰略集團在敘利亞問題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利益,都不會輕易讓步。一方面,敘利亞所實施的親伊朗反以色列的激進政策不符合美歐國家的利益,美歐力圖通過推翻巴沙爾政權改變這一局面;另一方面,推翻巴沙爾政權,並以西方式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將使西方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再度上升。但同時,早在冷戰時期,敘利亞便是前蘇聯在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忠實盟友之一,至今巴沙爾政權仍是俄羅斯維持和在中東地區確保其傳統影響力的必要條件。如果巴沙爾政權崩潰,那麼伊朗有可能陷於更加孤立的處境,甚至可能成為西方軍事干預的下一個目標。如此,俄羅斯南翼地緣戰略空間將進一步受到壓縮。
為此,俄羅斯連續三次否決了安理會關於敘利亞危機的決議,從而否定了外部軍事干預的合法性,從外部牽制了西方軍事干預。在可預見的未來,俄仍無可能在多邊機制中為此類軍事干預提供合法性支援。(金良祥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