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第二季度一連串令人沮喪的就業報告後,美國勞工部上周公佈的7月份非農數據令市場感到欣慰。但失業率仍增高至8.3%,連續42個月位於8%之上。美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挑戰者”公佈,美國企業7月計劃裁員人數3.6855萬人,按月及按年分別減1.9%及44%,創去年4月以來新低。可是,金融業7月裁減職位達6156個,創半年新高。今年以來,累積裁員逾2.6萬人,其中大摩和花旗裁員人數已逾5500人。
“療法比疾病更嚴重”的歐債危機仍未解決,全球經濟萎靡。由於交易業務下滑、大交易減少和競爭加劇,金融業首當其衝,受災嚴重。從第二季度財報中看,國際投行近期集中裁員。據外媒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美國六大投行在過去一年中削減了1.8萬個工作崗位,佔到六大投行全部僱員的1.6%。雖然夏季是傳統裁員淡季,但投行已開始掀起新一輪削減支出以及裁員風波。
花旗銀行已裁減了數個和中國企業發展業務相關的崗位,今年裁員已達1200人。瑞士信貸明確宣佈8月份將在紐約地區裁員138名,高盛集團在宣佈裁員1000人後繼續對外宣佈通過裁員減薪縮減5億美元支出。摩根士丹利正在考慮關閉經紀業務辦公室,並裁減非一線員工,其亞太地區聯席主管表示“更多的監管以及市場不確定性使得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退出亞洲業務”,美銀美林正計劃出售在香港的私人銀行,涉及上百名職工……
金融行業外,其他企業裁員狀況也不容樂觀。IBM已在美國多地大幅裁員,涉及系統技術服務和全球技術服務部門。美國百思買集團今年已裁員2800人,默多克旗下“IPad日報”近日更裁員三分之一。一長串的裁員知名企業名單上還包括:雅虎、卡夫食品、波音、思科……
雖然就業人數有所增長,但是失業並沒有結束,裁員的噩夢也沒有停止。甚至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新增崗位的類型令人擔憂,穆迪資本市場研究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約翰·朗斯基稱,“從2009年7月到現在,美國經濟中90%的新增崗位主要來自於零售業、私企、醫療服務業和臨時工作崗位。一般情況下,這類崗位的工資低於平均工資水準,同時說明為什麼縱觀歷史趨勢薪資和收入的增幅如此之慢。”就業市場依舊疲軟。
另一方面,企業裁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第一,就目前而言,一些大企業各季度連續裁員,不斷推出戰略重組計劃,精簡結構、減少成本,如高盛、花旗等。第二,鋻於各行業、各企業的相關性,某一崗位的減少會帶來其他崗位的連鎖反應,乘數效應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裁員。第三,考慮到可能會收緊的財政支出和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未來就業市場和整體經濟增長不容樂觀。
美國就業狀況令即將面臨大選的現任總統奧巴馬緊張,也同樣令全球經濟緊張。作為衡量經濟最重要的就業指標,它還顯示著美國社會民生百態,也是選民們最關注的。如何幫助失業者?各方都在期待著預期著第三輪量化寬鬆計劃。可是,所有經濟政策都是有代價的,多次量化寬鬆所帶來的全球負面反應還有解決辦法嗎?長時間積累的問題必然也需要長時間的消化和解決,對美國是,對歐洲也是。(曾一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