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華盛頓7月5日電 題:中美智庫共話南海“危”與“機” 冀兩國合作推動局勢降溫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刁海洋
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和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5日在華盛頓舉行。與會多位中美關係和國際法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強調,南海仲裁案結果無效,各方需管控分歧,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從短期看,仲裁結果不會引發南海局勢顯著升級,從中長期看,中美必須在南海問題上找到妥協與合作方式。
仲裁庭裁決無效程式嚴重不公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黃仁偉表示,仲裁庭裁決無法律效力。第一,中方在南海所擁有的主權是歷史性權利,遠早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誕生之前,仲裁庭對九段線以內島礁無溯及力;第二,菲律賓提請仲裁的實質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這顯然超出《公約》適用範圍,屬於濫用仲裁,仲裁庭不應接受其起訴;第三,一些大國在背後推動南海仲裁案,仲裁缺乏公平性。
他強調,一旦允許個別國家濫用國際法和規則謀取私利,規則的權威性將會喪失,仲裁庭將越來越缺乏公正性,從長遠看是在破壞國際法有效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仲裁結果對各方都是不利的。
美國在南海中立政策“不復存在”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美國聲稱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不選邊站,但實際上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中立政策已“不復存在”。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樓春豪說,美方應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思維範式,不要向地區盟友釋放錯誤信號。
黃仁偉說,美國拉攏小國和盟國,利用國際仲裁。它在南海所構建的體系終會成為自身負擔,從長遠來看對美國不利。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說,美國軍界在南海問題上表態過於頻繁,且富有攻擊性,應謹慎少說。
美國海軍學院語言和文化係副主任馬偉寧表示,美國對南海領土沒有主張,而對南海水域有強烈的主張,但這兩者本身並不是截然分開的,美國立場自相矛盾。
仲裁結果不會引發局勢顯著升級
美國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項目主任容安瀾說,中國不接受裁決的立場已非常明確,仲裁庭的裁決也沒有強制執行可能性,因此裁決不會對南海局勢產生實際影響。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文認為,仲裁結果不會引發地區局勢顯著升級。目前對仲裁案的關注從某種程度上有點被誇大,各方應冷靜下來,不要對形勢作出過度反應,應用冷靜的頭腦分析問題。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強調,中方要“鎮定、淡定、放輕鬆”,裁決不會對南海局勢造成實質性衝擊,緊張的緩解取決於各方是否能發展出良好善意,改善國家間關係和政治信任,真正地恢復對話談判。
包道格稱,裁決應被視為一個“轉捩點”,推動各方在南海問題上從“對立”轉向“合作”,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避免裁決成為導致南海緊張的又一“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說,當前中國與南海周邊各國面臨的最重要課題是持續快速發展,這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是地區國家的“最大公約數”,相信南海問題暫時的緊張不會影響這片海域及周邊和平、穩定與發展的主旋律。
中美應共尋“妥協”之道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說,南海主權爭端最終還要通過談判來解決,仲裁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中美需合作推動局勢降溫。
朱鋒認為,南海問題的發酵會持續一段時間,中美應就危機尋找妥協方案,避免把南海變成衝突戰場,這完全不符合兩國和地區利益。域外大國需放棄所謂“利用裁決佔領道德高地、硬壓中國讓步”的想法,法律裁決不可能讓中國以犧牲南海主權權益為代價做出讓步。
馬偉寧表示,南海問題是局部問題,無法蓋過中美兩國合作。在媒體關注視線之外,中美外交軍事等層面許多工作正在展開,尤其是軍事合作已有很大改善。
史文和朱鋒共同建議,中美應就南海問題和各自立場進行“嚴肅認真對話”。目前雙方各有一些做法被對方解讀為“軍事化”,兩國應明確什麼是“軍事化”及該概念的邊界、內涵和方式,目前為止這方面仍缺乏共識。(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