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2日南海仲裁庭公佈所謂裁決結果,已經過去10天。菲律賓政府的一些表態似乎表明其對仲裁的價值還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個別域外國家也在試圖讓菲方保持這樣的幻想。
最近幾天,菲總統和外長一方面繼續表示願同中國就南海問題恢復協商對話,另一方面又流露出把裁決作為與中方商談的基礎的想法。這種遊移不定的態度是不可取的。菲方必須清楚,阿基諾三世政府花費數千萬美元換回的裁決就是一張“廢紙”,將裁決作為與中方談判的籌碼根本行不通,越早放棄這樣的幻想越好。
第一,裁決太過荒唐,自損權威性與合法性。
且不說仲裁庭是越權行使管轄權,單是仲裁過程的幾處“硬傷”已使仲裁公信力喪失,讓那些力挺仲裁的人底氣不足。比如,仲裁庭將太平島定性為“岩礁”而不是“島”,加之仲裁庭請來的關鍵專家證人不顧學術道德,臨陣放棄了過去的學術觀點(即“南沙群島至少存在12個地物符合島嶼定義並可以主張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這樣的仲裁如何有權威性?
仲裁結果否定太平島公認的島嶼屬性,否認南沙群島任何地物屬於島,繼而否定中國把南沙群島作為一個整體主張海洋權益,否定中國在“九段線”內主張歷史性權利的法律依據,認為這樣就可以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主張進行“釜底抽薪”。仲裁庭明知無法直接否定“九段線”,於是就採取這種間接的手段,但其邏輯鏈條背離事實,漏洞百齣,何以服眾?這哪是在處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解釋和適用問題,分明是在代替締約國對公約進行修改。
第二,對華“羞辱戰”只能自取其辱。
阿基諾三世政府及其背後的美國等個別國家在策劃仲裁案時,寄希望於靠“法律戰”對中國進行施壓。阿基諾三世政府把調子唱得很高,似乎單方面提起仲裁就是信奉國際法治,中國拒絕仲裁就是“強權即真理”。美日等個別國家也一再鼓噪,還設想了從對華“法律戰”到對華“羞辱戰”的路徑,試圖把中國描繪成不遵守國際法、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形象,藉以詆毀、抹黑中國,削弱中國的國際影響,進而達到牽制、遏制中國的戰略目的。一些人幻想著中國會迫於國際壓力,為了保全“面子”而做出讓步。
不過請問,南海仲裁庭這麼一個草臺班子的非法裁決能代表國際法嗎?不承認其仲裁就是不尊重國際法嗎?一段時期以來,西方主流媒體在報道評論中,大多有意無意地把仲裁庭稱為“聯合國法庭”“聯合國支援的法庭”“常設仲裁法院”等,連最基本的事實都搞錯了,誤導了不明真相的受眾。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國際法院、國際海洋法庭等先後澄清事實,撇清其與該臨時仲裁庭的關係。
中國不會允許仲裁結果對自己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產生任何影響。中方一直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處理南海問題。中方絕不會接受菲方把裁決作為未來中菲談判的基礎、與中方討價還價的依據和本錢,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國家基於該裁決的任何主張和行動。菲律賓推動仲裁已是走錯一步,如果不幡然醒悟,而是將錯就錯,寄望于“落實”裁決,則將釀成更大錯誤。中國不會坐視不管。
(賈秀東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