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防止國民語言能力下降 韓國或將推行“韓漢混用”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王偉】韓聯社21日報道稱,韓國國民之黨國會議員鄭仁華當天表示,已發起提議,要求國會通過《家族關係登記相關法律》修正案,核心內容是新生兒姓名登記時,將漢字姓名與韓文姓名一起登記。
根據韓國現行法律,父母給孩子起名時可以使用韓文或常用漢字,但韓國大法院此前裁決,禁止名字中漢字和韓文混用。因此,韓國各地方的登記機關目前不接受“韓漢混用”的名字申請。
韓國詞彙分為漢字詞和固有詞,其中漢字詞佔70%以上。韓國人傳統上都以漢字詞作為姓名,但韓國在一段時間內取消漢字教育,不少家長搞不清漢字詞和固有詞的分別,給孩子起名使用固有詞。以韓國著名藝人張娜拉為例,其名字“娜拉”就是固有詞,本意是“國家”的意思,但翻譯成中文“張國家”很怪異,因此採取音譯“張娜拉”。
韓國KBS電視臺稱,在上世紀60年代,韓國小學教科書是韓文和漢字同時標注,但上世紀70年代(樸正熙時期),韓國政府強行推動“韓文專用”,此後韓國學術界和教育界關於韓國應該“韓文專用”還是“韓漢混用”的爭議持續不斷。現在,不少韓國父母都在教授孩子漢字,孩子正在讀初中的柳姬正接受採訪時說:“懂漢字後,孩子對語句的理解力提高了,對文章整體脈絡更有把握。”
韓國《東亞日報》稱,韓國語言文化正常化促進委員會此前召開記者會,敦促韓國中小學教科書應該“韓漢混用”。與會的教育專家表示,只教授韓文正在導致韓國國民語言能力下降,讓韓國的語言文化衰退,韓國政府應該制定“小學教科書中重復標識漢字”的方案。前教育部官員劉學英說,目前韓國中學生中有40%不能用漢字正確寫出名字,90%不能用漢字正確寫出父母的名字,在二三十年前,大學生用漢字寫論文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由於國內呼籲恢復漢字教育的呼聲日趨強烈,韓國教育部此前制定在小學教科書中使用四五百個漢字的“韓漢混用”政策,但此舉遭到不少主張“韓文專用”的人的抵制,政府今年年底將做出最終決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