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新聞》22日報道說,討論限制“殺人機器人”用於軍事目的的首次政府間專家會議將於明年在日內瓦召開。
一些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市民團體表示,“殺人機器人”的出現已經是迫在眉睫的現實,涉及和平與戰爭、國際法及人類倫理等重大問題。建議儘快啟動國際磋商,阻止“殺人機器人”的出現。但也有分析認為,指望國際組織在機器人軍事運用方面迅速達成協定,採取限制性措施“並不現實”,只能依賴現有技術發達國家的自律行為,擔憂在這方面爆發新的國際軍備競賽。
《東京新聞》稱,關於“殺人機器人”問題,從2013年起,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締約國會議舉行了多次非正式專家會議。今年12月,該締約國會議將正式決定召開由各國政府專家出席的官方會議。從目前的情況看,官方專家會議基本定於明年在日內瓦舉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政府間的官方專家聯合商討應對“殺人機器人”問題。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關於制約機器人軍事化用途,規範各國在這一領域的軍事開發應用行為的呼聲越來越高。
《東京新聞》稱,迄今為止,“殺人機器人”被認為尚不存在,也沒有國家對開發此類機器人公開表示興趣。但是有不少觀點認為,研發應用此類機器人,有助於減少實際戰爭中人類士兵的犧牲,“具有價值”。還有人提出,如果為機器人安裝“基於國際法的系統程式”,它們將不會進行非人道的殺傷。但是,這些觀點均將面臨實踐的嚴峻考驗。在機器人出現“機能障礙”,或被恐怖分子獲得時,其危險性不可估量。而且應用“殺人機器人”可能意味著國家無需顧及士兵的性命,使得戰爭發生的危機顯著增大。此外,“是否將人類的生死問題委託給機器人”也關係到人類重大倫理問題。
目前,關於“殺人機器人”問題的國家間磋商尚未啟動,而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已經公開表示憂慮。《東京新聞》稱,超過20個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和市民團體發起“反對殺人機器人運動”,指出一旦“殺人機器人”被開發出來則難以限制,所以要求“先行禁止”。非政府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RW)認為,包括美國在內至少有6個國傢具備開發該類機器人能力。
日本《週刊新潮》雜誌稱,實際上,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美國等國四足型、巡邏用機器人的開發應用,已經使得實質意義上的“殺人機器人”呼之欲出。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劉樹】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