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印中邊境大橋要抵擋“中國的意外行動”?專家:博眼球說法

2017年05月27日 08:49:0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多拉-薩迪亞大橋的地理位置緊靠中印邊界,自然有分析指向大橋的軍事用途,莫迪為彰顯民族自豪感而參加揭幕儀式的舉動,因此有了對中國施壓的意味。不過,雖然有印度軍方人士稱,大橋有助於抵擋“來自中國的意外行動”,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這都是博眼球的說法,畢竟與中國發生衝突無助於印度當前希望大力發展經濟的實際利益。

  多拉-薩迪亞大橋被認為是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一部分,但由於其敏感的地理位置,諸多外媒分析指向了大橋的軍事價值。《印度快報》26日稱,它的建成是給中國發出信號,以表明印方強化對中國的軍事防禦能力。軍隊是這座大橋“最顯著的受益對象”。印度《經濟時報》26日評價說,新大橋是印度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中國“離遠點”。

  《印度時報》26日說,作為布拉馬普特拉河上4座橋梁中最大的一座,多拉-薩迪亞大橋設計為軍民兩用雙向車道,印度陸軍60噸重坦克可在橋上通過。該橋北岸所抵的地區距中印邊界直線距離只有100公里。《印度快報》稱,大橋開通前,陸軍要麼花數小時乘船渡過布拉馬普特拉河,要麼花十多個小時繞行。現在,印度運送部隊到“阿魯納恰爾邦”崗哨的時間將比原來縮短3到4個小時,大大提升印度陸軍的移動能力。據介紹,印度陸軍推動此橋的建設已經有很多年。這座大橋早在2003年通過了可行性論證,2011年開始修建,原定於2015年完工。

  對於多拉-薩迪亞大橋的作用,印度官員不避諱提到中國。BBC報道說,印度內政部副部長芮吉朱表示,隨著中國日益咄咄逼人,印度是時候加強基礎設施以保衛國家了。印度內政部部長辛格也強調在阿邦建設基礎設施的重要性,稱這是保衛與中國漫長邊界的一部分。

  “在印度政壇,仍有人心存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失敗的情結,甚至想報一箭之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南亞中亞研究所所長王德華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印度一些戰敗將領寫的回憶錄和相關戰爭報告中可以看出,印度認為失敗原因之一是當年印度在藏南的基礎設施差、資訊不暢通。

  美國彭博社稱,多拉-薩迪亞大橋能確保印度軍隊“順利進入藏南地區”。前印度陸軍上校庫伯稱,這座大橋代表印度國防部門在中印邊界基建方面的思維發生重大轉變,“新基礎設施有助於印軍做好反擊準備,以抵擋來自中國的意外行動”。“印度現在回到正軌,我們需要基礎設施運送部隊和給養,如果我們要同中國作戰的話”,BBC引述印度退役將軍甘吉特·辛格的話稱,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印度沒有在爭議地區修建基礎設施,原因是有人“愚蠢”地擔心在衝突爆發之際,順暢的邊界公路將會被中國軍隊“利用”。

  從上述印度軍方人士的話中不難看出,他們認為多拉-薩迪亞大橋是為中印發生衝突的一項準備工作。在王德華看來,這些都是博眼球的言論,因為“這樣的大橋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王德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些印度人仍有冷戰思維,曾有印度學者寫過一本諸如“2017年中印必有一戰”的書,等王德華在印度見到該學者當面問“你自己相信嗎”,該作者很尷尬地笑了。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任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