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印度外交家巴德拉庫馬:我為何總給印度潑冷水?

2017年08月24日 09:29:4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印度外交家巴德拉庫馬曾任印度駐烏茲別克(1995年-1998年)、駐土耳其大使(1998年-2001年),此後十多年來,作為獨立撰稿人,他在香港《亞洲時報》網站撰寫部落格——“印度點睛之筆”,很多文章因觀點鮮明被國際媒體紛紛轉載。中印洞朗對峙事件以來,巴德拉庫馬多次向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潑冷水,就如何緩和印中關係發表看法。近日,巴德拉庫馬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印中兩國之間儘管會有些磕磕絆絆,但必須友善相處。

  環球時報:您認為雙方最終能通過外交手段而非軍事對抗解決洞朗對峙問題嗎?

  巴德拉庫馬:綜合考慮對峙兩個多月來的所有因素,我堅信印中兩國爆發一場邊界衝突的可能性很低,但在這種異常緊張的情況下,總存在誤算可能。因此,雙方保持暢通的外交軌道並向前行進勢在必行。

  環球時報:您11日在《亞洲時報》刊文認為,印中如果發生戰爭將暴露印度“軟實力”的無助,原因何在?

  巴德拉庫馬:我讀了《環球時報》採訪歷史學家馬克斯韋爾的文章(見8月11日本報第7版題為“印度錯把中國當成他們的敵人”的專訪—編者注),他提到1962年印中戰爭時國際輿論曾一邊倒地支援印度,原因是當時西方敵視中國。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中國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增長引擎,中國提供的發展援助將令西方世界相形見絀。“一帶一路”倡議、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中國模式”也受到全世界關注,並改變著國際環境。迄今為止,中國的崛起仍然是和平的,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不無悲哀的是,如今我的國家正在發生許多令我感到不適的事情,我能想像到,在這個互聯互通的世界上,國際輿論必須意識到印度近幾年來出現的偏狹潮流和社會排外趨勢。印度不應僅因為那些國際輿論“存量”和支援而揮霍其“軟實力”。

  環球時報:您提到若莫迪總理“讓步”,那麼印度國內帶有民族主義情緒的選民和安全事務當權派將感到失望。印度為何如此沉溺于防範中國?

  巴德拉庫馬:毋庸置疑,在印度國內,印中關係已成為極具情緒化的話題。我不想深究催生這種情緒的歷史原因和其他深層因素。在我看來,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處理國家關係,只要過分情緒化,理性就會遭殃!從根本上來說,印度人難以接受中國崛起。這已引發複雜感受。我認為,唯有通過在不同層面,尤其是經濟和民間的密切互動,才能驅散其中的一些憎惡情緒。這樣的情緒最終會消失嗎?我是“頑固不化”的樂觀主義者,因為對印中這樣的鄰國來說,儘管會有些磕磕絆絆,但必須友善相處,此外沒有任何其他選項。

  環球時報:您經常撰文,為兩國緊張關係降溫,在印度,這些聲音是否被更多人接受?

  巴德拉庫馬:不可避免,當出現類似對峙情況時,總會有頭腦發熱者,出現許多不負責任的看法。但我信任莫迪總理,作為一位強有力、擁有大量擁躉的領導人,他有能力做出艱難抉擇。印度政府正在非常慎重地應對這種狀況。如果能通過外交渠道找到一種臨時和解方案,所有喧囂都將退去,且生活照舊。我認為,該起事件未必是對印中關係造成長期損害的問題。

  在我看來,印度和中國能做的是相互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保持敏感,並把解決分歧和爭端的雙邊軌道放在首要位置,雙向而行。顯然,亞洲足夠大,完全容得下兩個巨人互惠互利地並存與合作。▲(本文由丁雨晴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