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新冠肺炎疫情致全球1.2億人陷入極端貧困
中新社聯合國3月25日電 聯合國25日發佈報告稱,估計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損失1.14億個工作崗位,約1.2億人陷入極端貧困。
這份報告題為《2021年可持續發展融資報告》,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編寫。報告稱,全球經濟遭遇90年來最嚴重衰退,最脆弱的社會群體受到影響最大。各國應對疫情的能力和措施呈現明顯不平衡,這反過來加劇了國家之間本已日漸嚴重的差距和不平等。全球用於刺激和恢復的資金高達16萬億美元,但其中只有不到20%用於發展中國家;到今年1月,推出疫苗的38個國家中只有9個不是發達國家。疫情暴發前,最不發達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中約半數已經身陷債務困境或面臨較高風險,由於新冠肺炎大流行病導致稅收下降,這些國家的債務水準隨之飆升。
針對上述問題,報告從應對疫情、可持續投資、金融和數字經濟領域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應對疫情方面,報告呼籲各國拒絕疫苗民族主義,並加大對“全球合作加速開發、生產、公平獲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倡議的支援,彌補該計劃2021年200多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履行將0.7%國民總收入(GNI)用於政府開發援助(ODA)的承諾,併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新的優惠融資;通過提供資金的流動性和債務減免支援來避免債務困擾,使發展中國家能夠應對新冠疫情及其經濟和社會影響。
可持續投資方面,報告建議,利用當前的歷史低利率,以固定利率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融資,包括超過50年的長期融資;更好利用公共開發銀行作為可持續發展投資的工具;調整資本市場方向,將投資鏈上的短期激勵措施與可持續發展銜接,減少對可持續發展目標造成衝擊的風險。
對於金融和數字經濟領域改革,報告建議各國探索數字經濟下稅收的全球解決方案,以打擊企業避稅,減少惡性稅收競爭;更好利用科技來打擊非法資金流動;建立全球報告框架,要求企業對其社會和環境影響負責,並將氣候風險納入財務監管;審查反壟斷法等法律框架,降低大型數字平臺的市場支配力;從數字化趨勢等世界經濟現實情況出發,調整勞動力市場和財政政策。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米娜·穆罕默德在當天的發佈會上說,一個分化的世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這場危機具備道義上的正當性,而且符合每個人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不改變舊有的各項規則,人類未來難免會重蹈現在的覆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