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加多地酷熱難耐數百人不幸猝死 氣象學家發出警告

2021-07-02 09:5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加多地酷熱難耐數百人不幸猝死,氣象學家警告: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已達“事關存亡”的程度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吳鳴】連日來,北美洲西部多地遭遇酷暑“烤”驗,美國、加拿大竟有高達數百人在熱浪中不幸猝死,且死亡統計仍有繼續攀升的空間,令人驚呼“前所未見”。氣象學家警告稱,這種極端氣候狀況充分說明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已達到“事關存亡”的程度。

  “真正的公共衛生危機”

  加拿大環球新聞網7月1日報道,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部分地區近期酷暑難耐,位於該省中部的利頓鎮最近一週三次打破高溫紀錄,本週二氣溫更是達到令人咋舌的49.6℃。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席法醫官拉龐特6月30日證實,從6月25日至30日的5天內該省出現486起死亡案例,猝死人數比正常水準高出195%,其中僅溫哥華市就出現98起,其中2/3死者為70歲以上的老人。拉龐特稱:“目前確切地說有多少人的死因與高溫有關還為時尚早,但報告的死亡人數顯著增加據信可能是極端天氣造成的,這種天氣還在持續影響省內許多地區。”拉龐特稱,隨著高溫天氣延續,死亡數字還將進一步增加。

  《今日美國報》報道,類似的悲劇還在美國西部地區上演:6月25日至30日,俄勒岡州至少有63人因酷暑猝死——該州6月28日最高氣溫達47℃。其中,至少有45例死亡事件發生在該州姆爾特諾默縣,死者年齡在44歲到97歲不等,大多有基礎疾病。該縣衛生官員瓦因斯表示,當地正在經歷一場“真正的公共衛生危機”。他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出現。

  據《西雅圖時報》報道,華盛頓州天氣一向溫和的西雅圖市週一氣溫突破40℃大關,該市所屬的金縣也出現至少13起死亡案例。不僅如此,華盛頓州多座醫院近期接待大批中暑患者,醫療資源高度緊張,有時候連呼吸機等基本治療儀器都不夠用。據醫生形容,這場面就如同“新冠疫情早期時段”。

  “活70年都沒經歷這種情況”

  北美地區本年度的極端氣候及致死人數令美加兩國官方大為震驚。俄勒岡州首席法醫辦公室發佈聲明稱,從2017年到2019年的3年間,該州因中暑死亡的總人數不過12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公共安全部長法恩沃思更是高呼“前所未見”。他表示,該省在過去5年間因暑熱導致死亡的案例僅為3例。

  綜合美加兩國媒體報道,這輪極端天氣的受害者多為獨居的老年人,且居所內缺乏空調一類的家電。愛達荷州特溫福爾斯市中南衛生區公共資訊官員博迪利稱,雖然在這個節骨眼上,所有人都很難買到空調,但老年人社交圈的資源更有限,難以獲得幫助。

  然而,老年群體在高溫面前更為脆弱。美國疾控中心相關資訊顯示,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更易出現高溫引發的健康問題,因為他們很難適應氣溫的驟然變化且更易患有慢性疾病。《西雅圖時報》稱,很少有人直接死於中暑,許多人死於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或腎病,高溫使這些基礎疾病惡化,從而導致死亡。令人擔憂的是,博迪利表示,當出現高溫相關的健康症狀時,人們自己也不能確定出現狀況的原因,因此很難向他人求助。美加多地市政部門敦促民眾盡可能待在陰涼地,酷暑期間關照一下生活不便的家人或友鄰。

  高溫將許多老年人困在家中。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卡斯爾加市居民霍茲沃思已經4天沒敢出門了,“我們遮上了所有窗戶,讓風扇晝夜不停向外噴水霧,用冷水泡腳衝涼,再喝大量的水。”霍茲沃思感嘆道:“我活了70年都沒經歷過這種情況。”

  “整個鎮都著火了”

  氣象專家赫雷拉表示,加拿大近期的高溫已超過歐洲及南美地區最高溫度,能和前者比熱的國家全球現在也只剩下26個而已。以利頓為例,該地往年平均最高氣溫不過25℃,而近期氣溫幾乎比正常數值高了一倍,利頓在“連日高燒”後已經熱到著火。

  加拿大環球新聞網7月1日報道稱,利頓野火蔓延迅速,該鎮鎮長波德曼6月30日下午6時下令疏散居民後沒多久,就有至少10間房屋被燒燬,數名受傷居民被救護車救出。波德曼稱:“整個鎮都著火了,火勢從第一處起火點蔓延到所有地方,僅用了15分鐘。”

  “火著得像是扔了個炸彈。”居民馬剋夫稱,他只有10分鐘跑出鎮子,在濃煙中“完全不知道在往哪跑”。該鎮議員利奇稱,野火是從南邊著起來的,之前沒收到任何警告,“我們真的不知道(燒得)還剩什麼了”。除利頓外,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消防部門稱,該省正在同時應對4處野火,共16個著火點。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美國總統拜登均對熱浪中不斷增加的野火威脅發出了警告。

  華盛頓大學健康與全球環境中心教授艾比表示,氣候變化正令夏季變得更加酷熱、暑伏天氣更為持久,當前局面已超脫正常範圍。有專家悲觀地預計,全球變暖的進程還將處於加速狀態,當今的極端天氣在未來可能只是常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