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挑戰歐盟權威 波蘭憲法法院裁決引軒然大波

2021-10-18 09:05: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自波蘭憲法法院本月初作出波蘭國內法律優先於歐盟法律的裁決後,波蘭和歐盟的爭端持續發酵。據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3日在歐委會會議上稱這一裁決給歐盟造成嚴重問題,並威脅將對波蘭採取行動。

  分析人士指出,波蘭和歐盟此次爭端源於波蘭國內司法改革,涉及價值觀以及法律優先度等問題,歐盟未來可能以停止資金支援等手段對波蘭施壓。鋻於爭端背後的深層次矛盾難以解決,雙方之間的博弈還將繼續。

  提出法律挑戰

  波蘭憲法法院7日裁定,歐盟最高司法機構歐洲法院的某些裁決對波蘭的管轄權沒有約束力,且歐盟條約部分內容違反波蘭憲法。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對這一裁決表示了支援,稱歐盟應該尊重每一個成員國的選擇,不應該干涉成員國的內部事務。

  這是第一次有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其憲法法庭上對歐盟條約提出法律挑戰。據悉,莫拉維茨基之所以向歐盟法律提出挑戰是源於推行司法改革一事。今年7月,歐洲法院以波蘭司法改革違反“法治”原則為由,裁決要求波蘭暫停去年設立的一個專門針對法官的紀律審查機構。波蘭政府拒絕執行,並將這一問題訴諸本國憲法法院。本月7日,波蘭憲法法院裁決,歐洲法院干涉波蘭司法改革、違背波蘭憲法,波蘭國內法律相比于歐盟法律具有優先權。

  波蘭的上述裁決在歐盟內部引發軒然大波。歐盟以及法德等國官員紛紛批評波蘭憲法法院裁決,認為這一裁決削弱了歐盟的法律支柱。歐委會發言人還將此舉稱為對歐盟“史無前例的挑戰”。

  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和德國外長海科·馬斯發表的聯合聲明稱,部長們已經注意到波蘭憲法法庭的這個裁決,“我們提醒波蘭,加入歐盟與完全和無條件地遵守共同的價值觀和規則是相輔相成的。”

  聲明還稱,“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尊重這些規則和價值觀,因此當然對在歐盟內佔據重要地位的波蘭來說,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聲明中還稱,“這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承諾,也是一項法律承諾。”

  舉行抗議活動

  波蘭憲法法院的裁定引發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據外媒報道,波蘭100多個城鎮10日舉行抗議活動,僅首都華沙就有大約10萬人參加,抗議活動中的演講者包括來自反對黨的政客、藝術家等。

  在反對派領袖、前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的呼籲下,抗議者舉著“支援歐盟”的橫幅並表示,“波蘭必須留在歐盟”。圖斯克對在華沙舉著歐盟藍色旗幟的一大群人說:“華沙和100多個波蘭城市和鄉村的數萬人前來抗議本屆政府對我們祖國的所作所為。”抗議者甚至高呼,“如果誰讓波蘭脫歐,那麼他就是波蘭的叛徒”。

  圖斯克以及反對黨公民綱領的領導人,在華沙的集會上呼籲人們保衛“屬於歐洲的波蘭”。

  大部分波蘭人都不支援“波蘭脫歐”。94歲的老兵萬達·特拉齊克-斯塔夫斯卡說:“這是我們的歐洲,沒有人能把我們從這裡帶走。”64歲的伊麗莎白·莫拉伕斯卡在華沙遊行時說:“我來這裡是因為我怕我們會脫離歐盟。這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我的孫女來說。”

  在英國留學的20歲的亞歷山大·維尼亞爾斯基也來華沙示威,他說:“英國剛剛脫離歐盟,是個悲劇。如果波蘭現在離開,也會成為一個悲劇。”

  自2004年以來,波蘭在歐盟的成員身份極大推動了波蘭的經濟增長,許多波蘭人都將歐盟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弈還將繼續

  隨著雙方法律之爭的發酵,輿論越來越擔心波蘭可能成為又一個“脫歐”國。但鋻於歐盟資金支援和成員國身份對波蘭的重要性,波蘭政府將與歐盟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

  歐盟委員會負責價值觀和透明度事務的副主席堯羅娃表示,如果歐盟不挑戰波蘭憲法法院有關“國家法淩駕於歐盟法”的裁決,那麼歐洲聯盟將會走上解體之路。因此,歐盟將會動用歐盟條約所賦予的一切權力,捍衛歐盟法律的一體適用及其完整性。

  歐盟目前最有力的應對手段是停止對波蘭的資金支援。波蘭一直是歐盟資金的最大凈流入國,該國近年來取得歐洲最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歐盟支援,歐委會已批准了大部分國家希望恢復資金的申請,但波蘭並不在其中。

  不過,波蘭政府此後仍然顯出強硬姿態。波蘭政府發言人彼得·米勒稱,暫停向波蘭發放恢復資金是“政治威脅”,這種做法缺乏法律依據。

  圖斯克表示,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正在危及波蘭在歐洲的未來。

  但是莫拉維茨基強調,執政黨沒有脫離歐盟的計劃。他為憲法法院的判決作辯護,並表示脫離歐盟是反對黨試圖抹黑政府而製造的“假消息”。

  波蘭外交部表示,波蘭將繼續尊重歐盟法律,這被媒體視為“降低調門”。分析人士指出,“脫歐”會給波蘭帶來難以承受的經濟損失,波蘭是歐盟基金的最大受益國,目前來講,波蘭應該會止步於此,不會再採取進一步的舉措。但即使此次爭端能夠化解,歐盟與成員國之間有關主權讓渡界限的博弈仍將繼續。

  本報見習記者 王衛 本報記者 吳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