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氣”對歐洲有多重要?
【記者連線·俄烏衝突影響下的世相】
光明日報布魯塞爾7月17日電 光明日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
俄烏衝突發生後,歐盟對俄羅斯發動了六輪制裁,主要針對的是俄能源。然而,歐洲的能源制裁並沒有成功遏制俄在烏的“特別軍事行動”,反而讓歐洲開始擔心俄對歐全面“斷氣”。那麼,俄羅斯的天然氣對歐洲真的那麼重要嗎?回答是肯定的。歐盟40%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其中俄氣佔德國天然氣供應量的66.1%,義大利43.3%,盧森堡27.2%,荷蘭26.8%,法國16.9%。而一些中東歐成員所佔比例更高,如捷克100%,芬蘭97.6%,匈牙利95%,斯洛伐克85.4%,保加利亞75.2%。如果俄羅斯完全停止對歐天然氣供應,歐洲國家不僅國計民生難以為繼,世界經濟也將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如果說此前是歐盟咄咄逼人地制裁俄羅斯,那麼如今,歐洲人開始意識到一個“寒冷的冬季”即將到來,並著手進行能源儲備。近幾週來,歐洲各國政府和能源企業發現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明顯減少,甚至出現完全斷供的跡象。俄羅斯通過白俄羅斯和波蘭向德國年輸送氣量達330億立方米的亞馬爾管道已經關閉,通過烏克蘭年送氣達1000億立方米的輸氣管道的能力也降到了最低點。本月11日,俄因“年度檢修”主動關閉了連接德國的北溪-1號輸氣管道,該管道年送氣能力為550億立方米。此前,北溪-1號對德的送氣量已減少了60%。雖然俄方表示,北溪-1號的“檢修”時間為10天,但歐洲人擔心俄羅斯就此長期關閉北溪-1號,利用“能源武器”對歐實施反制裁。德國政府高官日前呼籲,歐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挑戰,一切都可能發生。歐洲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實際上,為應對俄羅斯的反制裁,歐洲國家已開始增購和囤積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如增加從挪威的天然氣進口量,同時從美國、中東地區增加液化天然氣的儲存量。據悉,儘管與去年同期相比,俄羅斯對歐天然氣輸送量大大減少,但歐盟從挪威、中東地區和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和液化氣達19億立方米,部分填補了俄天然氣的空缺。有消息說,在俄羅斯“關閉”北溪-1號管道之前,歐洲天然氣的儲存量已經達到2021年歐洲同期水準。從歐盟角度來看,目前天然氣的儲存量達到62%,而去年同期為52%。歐盟認為,在今年11月1日之前,歐盟整體的天然氣儲備必須達到80%以上才能保障安全過冬。不過,歐盟成員對天然氣的存儲能力和需求迥然不同,如德國可以滿足24%的消費,法國則為28%。歐盟表示,在出現燃氣危機的情況下,歐盟必須按照“新冠疫苗的配給方式”進行內部調劑和互助行動。
歐盟布魯蓋爾智庫的分析指出,歐盟現在感受到了“被制裁”的滋味。天然氣危機無疑對歐盟經濟復蘇和社會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如果俄羅斯對歐完全“斷氣”,歐盟採取任何補救方式都將很難應對,因為“以液化氣替代俄天然氣的做法已走到盡頭”,歐盟缺乏適應液化氣的基礎設施。該智庫建議,應對歐洲“斷氣”的唯一可行之法是參照2019—2021年度平均值,在未來10個月內將歐盟對天然氣的使用量降低15%。
據悉,歐盟在7月20日將出臺一份專門針對能源危機的報告,核心內容是“節約能源,減少消費”。有分析認為,荷比盧三國從現在開始要減少16%的天然氣消耗量,否則將在2023年2月至3月間出現天然氣儲存耗盡的局面。慶倖的是,今年頭4個月,荷比盧三國與2019至2021年度平均值相比降低了17%的天然氣消耗量。換句話說,只要按照這個指數消費,三國就無“斷氣”之虞,不過歐盟其他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成員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俄對歐“斷氣”直接影響到歐盟的經濟振興和國計民生。眼下,歐洲人談論最多的是涉及生活品質的“購買力”問題。持續數年仍余波未平的法國“黃馬甲”運動的起因是油價上漲20生丁(約合1.5元人民幣),現在歐洲多國油價已普遍超過每升2歐元(約合13.53元人民幣)的高值。如果俄主動對歐“斷氣”,那麼在寒冷的冬季,歐洲家庭將無法供暖,不能生火做飯,勢必將引發比“黃馬甲”運動更大的社會動蕩。如果法、德再因“氣”而出現社會動蕩,歐盟將群龍無首,失去前進動力。此間分析指出,儘管歐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但雙方必須修繕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地理條件決定了俄羅斯是歐洲搬不走的鄰居,俄羅斯的“氣”則是維繫歐洲生存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