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
8月1日至26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以實體方式舉行。在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全球戰略安全環境不斷惡化,軍備競賽與軍事衝突風險加劇,國際核裁軍與核不擴散體系面臨嚴峻挑戰,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矛盾突出。
作為目前最具普遍性和約束力的核不擴散條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自1970年正式生效以來,在防止核武器擴散、推動核裁軍進程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條約》明確規定了有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國家的核不擴散責任與義務,成為國際核裁軍與核不擴散體系的基石,擁有191個締約國。以《條約》為基石的國際核裁軍與核不擴散體系,包括有關核裁軍、限制核武器空間部署、限制核武器發展、無核國家安全保障等內容的多項公約、協定以及核出口國委員會、核供應國集團、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相關機構。正是有了這道安全屏障,近80年間,世界避免了核戰爭。
然而,近年來,這座攸關全球安全的基石一再受到嚴重衝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核裁軍進程不斷遭受挫折。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報告稱,未來10年,全球核武器數量恐呈增長態勢。美國是導致形成這一態勢的最大因素。根據美國2023財年國防預算草案,美國用於核武庫維護和升級的預算達到344億美元,遠高於2022財年的277億美元。
擁有全球最大規模核武庫的美國,非但沒有為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貢獻應有力量,反而帶頭破壞軍控體制和防擴散機制。美國先後退出《反導條約》《中導條約》等,拒絕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持續推進部署全球反導系統,謀求在歐洲和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彈道導彈,不斷進行臨界核子試驗,使本就艱難的國際核軍控形勢進一步遭到衝擊。
核不擴散體系持續遭到侵蝕。自2021年9月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宣佈建立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後,三國不斷推進核潛艇合作。作為兩個核武器國家,美英計劃向澳大利亞這個無核武器國家轉讓成噸的武器級核材料,嚴重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目的和宗旨。同時,澳大利亞接受武器級核材料,還可能造成核污染風險,嚴重違反《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嚴重衝擊東南亞無核區建設。美英澳的行為,進一步加劇核擴散風險。今年以來,已經有一些日本政客鼓噪,日本應效倣北約與美國實現“核共用”,引入美國核武器。
和平利用核能頻頻遭遇阻礙。為了和平目的利用科技並開展國際合作,是國際法賦予各國不可剝奪的權利。然而,多年來,美國以防擴散或國家安全為藉口,憑藉自身的核技術優勢和“小圈子”,對發展中國家實施歧視性出口管制措施,對科技交流合作濫施限制,嚴重破壞防擴散國際合作的基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上警告說,核武器帶給世界的威脅正在增加,一個誤解或一個誤判就可能將人類帶向核毀滅的深淵。他敦促所有締約方加強和重申對《條約》內容的遵守,加強對話、相互尊重,以維護和平。
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始終是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維護者、參與者與貢獻者。中國支援聯合國在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中發揮關鍵協調作用,堅定奉行自衛防禦核戰略,積極支援和參與國際核裁軍努力,嚴格履行國際防擴散義務,為推動解決有關地區核問題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中國倡導的“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理念,被其他核大國接受,並被寫入《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為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寧,國際社會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堅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核擴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