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連結世界 共創未來】一台人形機器人背後的“超級鏈”

2025-07-21 09:3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本屆鏈博會上,中國人形機器人集體亮相吸引了全球目光。人形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當前,中國已經有了完整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所有核心部件都能在國內找到供應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尋找,一台人形機器人背後的“超級鏈條”。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生產製造體系和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根據億歐智庫《2025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洞察報告》,目前在中國,數百家廠商正在佈局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鏈。當我們在地圖上輸入這些企業的坐標,發現有幾個區域的光斑格外明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區域。以此為中心向四週蔓延,越來越大的光斑聯結成片。以北京上海為龍頭,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沿岸四大產業集群。

  晶片,曾經是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卡脖子的一個環節,但現在,武漢、深圳、天津、長沙等地,晶片產業鏈已經被建構起來。

  如果你想尋找決策系統產業鏈,杭州、合肥、上海、深圳、北京都是不錯的選擇。

  感知領域相當於人類的五感,擅長感測器研發與製造的小夥伴雲集長三角和珠三角,此外,北京、合肥、南寧、濰坊等地也有很多優秀企業。

  到了執行領域,我國的產業鏈優勢就很明顯了,不僅廠商多,而且分佈廣。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東部地區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湖北、四川、重慶等長江沿岸也在迎頭趕上,吉林、山東的產能提升也很明顯。

  至於軀體和外殼使用的輕量化材料,我們的產業鏈就更強了,除了長三角和珠三角,河南等地也實力不俗。

  過去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專利超5800項

  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發佈的報告,過去5年,中國共有5880項人形機器人專利,遠超美國的1483項、日本的1195項以及全球智慧財產權組織的1123項,可以說是呈現出斷層式領先。截至2024年,發佈的人形機器人款式已經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

  誰是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好隊友”?

  為什麼短短幾年間,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變得如此強大?

  數據顯示,在調研的上游企業中,人工智慧電動汽車行業是向人形機器人領域靠攏最為迅猛的產業鏈條。對比這兩個產業鏈的圖譜,可以發現汽車廠商在感知領域和執行領域的滲透率為38%,決策領域為44%,軀體和外殼領域佔到88%,動力電池領域為67%,智慧網聯領域為100%。

  早在2015年,中國將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列為重點發展領域。10年後,中國的這一產業已經處於全球第一梯隊;2023年,中國政府發佈《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幾乎同一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就迅速起飛了。

  正如摩根士丹利《人形機器人價值鏈100研報》中說的那樣:“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本地化的市場機會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援。中國的初創企業正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現出持續而顯著的進步。”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