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7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減速將引起反響
正如俗話所說,“當中國打噴嚏時,世界其他地方就會患……”且慢,這難道不是用來形容美國時常用的陳詞濫調嗎?或許就是,但對於全球經濟增長來說,這些天來中國經濟減速幾乎同美國經濟衰退一樣重要。北京能夠駕馭其飛速增長的經濟實現軟著陸嗎?或者說,世界將遭受美國、歐洲和中國經濟虛弱表現的三重打擊嗎?
中國經濟的全球化不僅僅使中國產品走進了世界各地的數十億個家庭,還把世界的命運同中國的未來聯繫在了一起。中國的出口幾乎佔到了世界總出口的9%,而中國的進口正在幫助其他的經濟體維持繁榮。其中近1/3進口來自於附近的日本、韓國等。由於日本試圖鞏固其期待已久的經濟復蘇,韓國則擔心其出口需求下降,因而,中國增長的急速下降可能是危險的。美國、德國以及中國其他的主要供應國也以擔憂的心情注視著中國。
如果急劇減速到來,它的程度會有多大?中國政府明顯意識到了其經濟正處於過熱的危險之中,但並不情願採取嚴厲的措施為經濟增長剎車。人民幣價值適當而穩健的增長可能有助於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然而,利率不得不大幅提高。
採取這種權宜之計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政治上的考慮。由於中國的中央銀行並沒實現真正的獨立,所以即使一些經濟學家預測說通貨膨脹率達到兩位數字也不會導致更加嚴厲的信貸政策,尤其是在今年夏天的奧運會期間。但如果央行保持沉默,那麼最近的事態可能會使形勢更加惡化。
過去兩年來,中國一直努力使其經濟年增長率從11%到12%下降到8%或9%。即使這一變化也很難實現。如果通脹繼續上升,增長不很快放緩,那麼軟著陸———在不引起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使經濟活動減速———幾乎是不可能的。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通脹部分是由國內需求推動的,部分是由全球商品價格上升推動的。不過,瑞士信貸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音)說,工資壓力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把國內價格推到一個更高的水準。
陶說他認為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有兩種假定。一是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的降低可能會引發中國經濟輕微的減速,可以緩解價格壓力,允許經濟有一個喘息的機會;另一個假定是高通脹將導致政府採取積極行動,如提高利率和允許人民幣快速升值。繁榮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將遭受打擊,國內消費也將受到影響,還會影響到對世界其他地方產品的需求。
對全球經濟來說,這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年增長率急速下滑,比如說從12%下降到4%將會使全球經濟損失2800億美元,幾乎等同於美國經濟增長率從3%下降到1%所帶來的影響。即使美國經濟規模仍是中國經濟規模的4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仍將是非常令人懷念的。(作者丹尼爾·阿特曼,陳一譯)(文章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