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東亞日報》12月10日文章,原題:從“和平”走向“強硬”,外交路線的突然轉變
最近因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的國際威信迅速提高,中國的外交方式也出現不小轉變。從前,中國一直試著放低姿態,儘量避開與他國的矛盾與摩擦。但是最近中國對損害自己利益的國家,一律採取奉陪到底的強硬態度。
法國總統薩科齊不顧中國政府的事先警告,執意要會見達賴,中國單方面取消了迫在眉睫的中歐首腦會議。但是,薩科齊總統卻于本月6日在波蘭與達賴見面。中國又取消了與法國空客公司簽署的100億歐元的飛行器購買協議。
另外,中國又在與美國的第5次經濟戰略對話中,制止了美國不斷提出的人民幣升值問題。中國這種外交方式與過去相比發生了極大轉變。
1992年,法國向臺灣出售幻影戰鬥機時,中國只封閉法國在廣州的領事館。1999年5月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伕大使館時,美國聲明“誤炸”之後,中國則不再繼續追究。但是,此次中國卻不惜取消首腦會議,這表明中國的外交政策確實有了巨大轉變。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這種外交變化與最近上升的國際威信有關。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之前GDP總值只排在世界第10位。但是去年中國的GDP已經上升至世界第四位。到2010年,中國的GDP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
因為中國目前國力增長和經濟發展,中國之前被動、儘量減少摩擦的外交方式,已經變成主動、不惜得罪交往國的外交方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音)指出:“中國將在未來的外交上勤說‘不’字。” (作者河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