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紐約時報:中國汽車接近美國,實力不容小視

時間:2009-01-20 15:27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紐約時報》1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汽車接近美國

  中國人熱心地留意著美國人的口味。伴隨著該國汽車廠商努力挺進美國市場,它們也將迎合美國人的需求。不過,儘管有些中國廠商在去年的底特律車展上承諾它們將很快進入美國,但如今並沒有看見它們的身影。在它們中間,有的倒閉了,有的在掙扎。不過有分析認為,儘管餘下的那些公司在生產符合美國人需求和安全標準的汽車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可小覷它們的實力。

  行業分析師、美國太平洋汽車總裁喬治-彼得森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中國人最終會取得成功。”“他們學得快,行動迅速,一旦明確目標就會馬上執行。但是,目前他們距離擁有具備競爭力的汽車還很遠,他們中的大多數似乎也清楚這一點。”

  現在距離中國汽車的挑戰到來還有多遠?從它們最近是否參加了底特律車展的情況可以得之一二。今年沒有參加車展的有以前曾來過的中美合作汽車公司(Chamco),吉利汽車和長豐汽車等。

  而又來參加車展的中國車商是華晨和比亞迪,不過它們並沒有兌現自己之前做出的將向美國引進汽車的預測。三年前,華晨曾宣佈到2009年在美國展開銷售。

  那麼,華晨為什麼還是在底特律展出了它的四款新車呢?因為它仍想進入美國市場,並表示它具備這一能力。華晨車展發言人傑克-格肯說:“華晨同寶馬組建了合資公司,在中國組裝了3系列和5系列轎車;它們還組裝了豐田以及4個不同的發動機生產線。”“現在市場不景氣,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華晨副總裁何國華補充說:“我們之所以到了底特律,是因為這是我們檢驗自己同國際標準差距的絕佳機會。”“我們意識到,要想進入美國市場,我們還需努力。”何國華說。

  彼得森說:“中國汽車廠商的一個缺點是它們不聽取客戶的意見。它們不了解安全、可靠和耐用這些有多重要。”

  總體而言,中國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緊縮、合併和縮小的動蕩時期。不過,雖然中國汽車廠商很少考慮環保因素,但比亞迪正努力想通過成為首個量產插電式組合動力車的公司而在業內立足。上個月,比亞迪開始在中國銷售它的F3DM雙模電動車。它還把這款車帶到了底特律車展,並表示將在2011年在美國銷售。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說:“我們對地球的綠色未來負責。我們有能力和願望成為解決環保問題的一員。”王傳福還表示,到2025年時,比亞迪將成為世界頭號汽車製造商。

  彼得森說:“美國人放鬆不得。但是他們可以密切觀注中國人,並在中國人進入市場之際做好準備。起初中國人也許會出現些失敗,但之後就會有中國公司登陸並建立灘頭堡。從這時起,我們也將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賓士在美國的公路上。”

 

  進入新聞中心>>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