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8日播發該報記者基思·布拉德舍發自無錫的一篇文章,題為《在美國經濟仍顯病態之際,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加快》,文章要點如下:
就在8個月前,成千上萬的工人還在因全球經濟下滑而關閉的工廠外面鬧事。
現在,其中很多工廠已經重新開業,又開始雇人了。為了完成耶誕節訂單,一些高管甚至要找到足夠的臨時工都很難。
中國下崗工人重返工作崗位的情景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美國,甚至在經濟出現好轉跡象的情況下,失業率也在繼續向兩位數進軍。
在中國,甚至受影響最大的工廠---即依賴對美國和歐洲出口的工廠---也在開始重新雇用工人。這裡的人們誰也沒有談論什麼"失業型復蘇"。
甚至房地產市場也在恢復。前不久的一個星期六,在這個位於上海西北部的工業城市,投資者排隊購買一個尚未竣工的樓盤公寓,其中很多人在售樓處外面睡了一夜。
加入排隊隊伍的34歲家庭主婦史英怡(音)說:"整個國家的經濟回到了正軌上來,我現在感到更有信心了。"
這種信心源自中國在三個方面作出的努力:經濟刺激計劃;寬鬆的銀行貸款政策;政府對出口的廣泛支援。
中國央行說,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折合年率上升14.9%。同期,美國經濟收縮了1%(年率)。
兩國並非互不相干。如果美國經濟不恢復,中國經濟增長的反彈勢頭就會放緩。中國需要美國購買自己的商品,而美國則需要中國繼續購買自己的債券。
由於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哪個國家都更加難以讓目前在中國輪胎以及美國雞肉和汽車部件問題上存在的爭端演變成一場貿易戰。
中國在經濟規劃方面的力度超過美國,能夠以快得多的速度支付經濟刺激計劃中的款項,使之變成新的鐵路和公路。
但是經濟學家說,對於中國經濟復蘇更重要的是正在產生巨大效益的其他兩項工作:更加寬鬆的貸款政策和出口支援。
中國的國控銀行系統輕鬆渡過了全球金融危機,將損失保持在最低限度,而美國的金融機構卻遭受巨大打擊。今年前7個月,中國的國控銀行系統對中國消費者和企業新增貸款1.2萬億美元。從旺盛的汽車銷售到熱火朝天的工廠建設,方方面面都是這些錢在埋單。今年8月,汽車銷量同比增加82%。
北京還實施對出口商大幅減稅等幫助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廣泛限制進口;大力干預貨幣市場,以壓低人民幣幣值,使中國出口商品甚至在已經削弱的全球經濟中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當然,中國的經濟復蘇努力也會給未來帶來不安定因素。當這麼多錢快速流入系統內部時,政策制定者也表達了對政府投資項目中腐敗問題的擔憂。此外,就像華爾街那樣,貶值的現金很可能會產生大量泡沫,而泡沫的破裂將嚴重損害經濟和銀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