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全年GDP增速預計11.5% 

時間:2007-11-25 10:2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昨日表示,今年GDP增速預計達到11.5%,中國目前必須解決的短期問題主要是總量和結構性矛盾。

  他還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總量偏熱與結構失衡的問題,基本原因在於相比中國生產力和競爭力上升的速度,人民幣升值幅度不夠。

  根本措施是擴大匯率彈性

  謝伏瞻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演講時表示,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後,技術水準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已經有了相當幅度的提升,而人民幣升值幅度不夠。

  在分析人民幣幣值低估的傳導機制時,謝伏瞻表示,幣值低估導致能源、資源、勞動力和土地等各種要素價格偏低,出口因此持續高速增長,外商投資大幅度增加;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雙順差導致外匯儲備急劇擴大,基礎貨幣大量發行,導致流動性過剩,然後商業銀行體系的利差模式導致信貸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加快,總需求增加;最終導致物價上升,資產價格上漲,達到矯正幣值低估或者升值不夠的問題。

  謝伏瞻認為,當前最根本的措施是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擴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

  國內需求下降緣于職工收入佔比過小

  謝伏瞻在昨日演講中表示,中國目前必須解決的短期問題主要是總量和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為GDP增速過快、信貸投放過多、順差過大。

  今年前九個月,中國貿易順差已達到了1836億美元。流動性過剩的壓力繼續增大,前三季度的M2增速達到18.5%,為2003年以來的最高點。

  在結構性矛盾中,三大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比例過低,2006年第三產業比重已經連續四年下降。
  謝伏瞻說,“十一五”規劃中第三產業的比重目標是43%,原來以為很容易完成,但是現在看來比較困難。投資消費的比例失衡,最終消費的比例已經下降到了50%以下。

  在內外結構失衡方面,2004年中國凈出口率僅為2.5%,到2006年凈出口率達到7.6%,也就意味著整個“蛋糕”中,國內需求在不斷下降,國際需求在不斷上升。

  謝伏瞻說,國內需求下降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中企業和政府佔據的比重過高,而職工收入比重過小。從2002年到2005年,政府收入佔整個國民收入的比重上升了3.3個百分點,居民可支配收入所佔的比重則下降了4.6個百分點。

  最重要的是總量控制

  謝伏瞻昨日還預計,今年的GDP增速將達到11.5%。對於如何穩定當前的經濟形勢,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總量控制,將經濟增速回落到正常的水準。

  “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為9.7%,我認為10%的增速是中國正常的發展速度,9%到11%都可以接受,再高就有些偏高了。”謝伏瞻說。

  他表示,採取適度從緊的宏觀經濟政策,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使經濟增速能夠有序、緩慢地,而不是急剎車式地回落到合理增長區間。

  在政策工具上,運用匯率、利率稅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同時配合土地、環保、外貿出口等政策。其次是理順各種要素價格,通過資源稅等措施使得資源能源和土地等要素的價格能夠反映稀缺程度、供求關係和環境成本。

  謝伏瞻在分析當前物價水準偏高的原因時認為,國際糧價、石油價格上漲,生物能源的興起,全球資源能源價格上漲以及房價和股市等資產價格上漲是這輪物價走高的原因,今年全年的物價水準將穩定在5%以下,還屬於溫和區間。(熊劍鋒)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